Search Results For “退休”

天倫樂: (銀髮歲月) 安息禮拜的啟迪

2015年7月 文/麒傑 我們一班耆老懷著沉重心情懷念老張──幾個月前見他不斷消瘦,已覺不妙,看專科後確診罹患腸癌,接著一連串診治,卻因癌細胞擴展太快,加上人老體弱,進進出出醫院後,終與世長辭,尤幸張老太及眾兒孫們都在病榻旁送他最後一程。 娜姐是該醫院退休的高級護士,所以出入方便探訪老張最多。她說:人難免生病,有時因個人保養不善,有時是環境影響;病者多數能康復出院,也有一睡不起的。娜姐強調:只有基督徒走得最安詳,視死如歸,因是魂歸天國。 退休企業家阿基在我們當中算最年輕,為人率直坦誠。陪老張看醫生,英文書信,奔跑瑣碎事務,購日用品等,他都願意代勞。老張在病榻前托他照顧張老太,他一口應承,我們當中亦有不少自動請纓,叫老張放心。 半個傳道人王姑娘常把福音短詩帶到病房,老張心情舒暢勝過止痛藥。她洞察到病人的擔心,便挑選一些《聖經》金句及時令他釋然。我們曾向老張傳福音,加上王姑娘持續的關懷,老張臨終前三天自願決志信耶穌,接受施洗,並願意以基督教儀式舉行喪禮。 鐘先生夫婦羨慕基督教禮儀中的安靜及溫馨,看到教會弟兄姊妹的愛心,希望日後百年歸老時也有這份福氣。妻子在旁提醒:天堂真美好,不過要趁早成為基督徒,免得來不及搭「尾班車」。 馬先生馬太異口同聲說:「來得及!我們也要搭尾班車。」他們讀《聖經》不多,但深刻記得摩西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現在兩人剛過80,仍強壯健康,能走能吃能想,本應心滿意足,可是內心總覺虛空,直到今天才發現「未上車」──未與上帝拉上關係,此時盼大家幫忙「辦簽證」。 長老說:人生難免生老病死,但很多人都不大願意見到生離死別場面。有位智者卻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七章2節)長老感謝上帝:又有兩對老人家夫婦「將這事放在心上」,肯接受福音,是上好決策。 澳門餅王龔先生說:活到一把年紀,榮樂富貴都見識過,做生意有些「小聰明」,也有不少人生經歷,大小戰事都僥幸避過,因此天不怕地不怕。聽到牧師認真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有審判。」(《希伯來書》九章27節)他幾晚反覆思想,輾轉失眠。老實說,財富和「命大」或許是運氣,但終極審判卻是無法避免的。一個星期後,他終決志並接受了洗禮!

德州園地: 不斷成長成熟的生命

2015年7月 文/吳維珍(現在生活在中國瀋陽) 我生長在農民家庭,以務農放牛為生,僅僅讀了兩年半小學。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在16歲時勞累過度,患了嚴重的「血崩」症,幾次死裡逃生。父親性情急躁,對我經常打罵,我從小就沒有從家庭得到正面教育。 ◎世界觀的改變 1949年建國之後,我積極投入各項運動,而且獲得各種榮譽稱號,有了上進機會,從放牛娃一躍成為「國家主人翁」,我以與男人一樣平等而感到自豪,我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奉獻一切…… 2006年,我去美國看望女兒,接觸了休士頓華人教會,有機會聽牧師講道,學習《聖經》,從《創世記》神(上帝)創造世界天地宇宙……「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聖經》的話語讓我的世界觀大大地改變,並且於2007年1月受洗歸主,我知我的罪孽已得赦免,且有永生的盼望。 ◎見證的人生 2008年轉到新奧爾良華人教會兩年,同時在新奧爾良恩典院事奉一年;2011年分別在北京香山和昆明富餘山神家進修一年半。我的靈命長進,逐漸明白神的旨意和安排。作為基督徒,我堅持每天讀經禱告。親屬羅光生活不能自理,我經常為她洗腳,陪伴她,向她傳福音。鄰居譚恩能家庭車禍,我為他們禱告並傳福音。 我與兒子一起生活,曾產生些矛盾。通過禱告和加強溝通,現在家庭很和睦。 在教會詩班和主日學,有無形的力量在支撐著我。2014年10月起,我在居住小區內家庭走訪,主要對象是退休長者。目前固定有四位長者,每週兩三次讀經禱告學習。其中一位80歲學員通過禱告,高血壓好轉。人在順境中願意禱告讚美神,但在逆境中也能禱告讚美神就不那麼容易。《約伯記》的故事,幫助我看到主的恩典,我不再懼怕,沒有怨言,甘願為主揹十字架、作見證。從此,每次禱告都讓我感到平安、喜樂。我今年85歲,仍感覺到靈命在不斷成長成熟。現在無論我做任何事情,我都求主加增力量給我;因主與我同在,祂給我平安和喜樂。

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醫治苦毒怨恨的良藥饒恕

2015年7月 口述/安琪 採訪整理/唐一美 令人心碎的情節天天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但感謝上帝賜下饒恕!當別人做了讓你傷心悲痛的事情,而你不饒恕他們,結果只會傷害你自己,這種傷害是不可小覷的。不饒恕別人是對我們自己的二度傷害,而且可能影響深遠。 ◎尋找避風港 婚姻,原是上帝所命定的,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可是因著丈夫對家庭欠缺關愛與承擔責任,安琪婚後的前九年只好常寄居娘家,並倚靠父母。這種沒有溫暖的家庭生活,加上聚少離多的日子,令她對婚姻完全失望。當她提出離婚時,丈夫現出錯愕的表情,五歲的女兒冒出一句話:「妳把我爸爸趕走,我便沒有爸爸了!」安琪痛哭之後,不再提離婚,從此過著徒有虛名的單親媽媽生活,身心俱疲。 1990年,安琪帶著兩個年幼的子女,懷抱著滿腔怨恨與苦毒,遠跨太平洋,來到美國休士頓,期盼能尋得一個可安息的避風港! 她在中國城一間公寓安頓下來。一位美籍宣教士的鄰居不單協助她解決兒女在學業上的困難,更邀請她參加家中的英文補習小組,又安排她們去一間華人教會聚會。 ◎無奈回台 不到一年,忽然接到丈夫罹患鼻咽癌的消息,當時真是心不甘情不願,萬般無奈地帶著幼女回台,讀中學的兒子則寄養到南加州親戚家,繼續學業。當時她的信仰靈命並不成熟,《聖經》上的話語對她而言只是一些文字,但為了可以將重擔卸給上帝,所以在回台灣前受洗加入教會。 面對打從心裡不憐愛的丈夫,安琪回到台灣後從沒給他好臉色看,只是負責解決一些家務事,滿腔仍是報復的苦毒情結!加上牽掛兒子及對兒子的內疚感,情緒低落,出現了頭痛、不能閱讀或看電視、怕聽聲音等問題。有一次站在陽台上,竟聽到有聲音催逼她跳下去;神經內科醫生開了鎮靜劑給她,但療效不大。於是她想到向上帝求救,去到家附近的一間教會,牧師知道她的情況後,便給了她許多聖詩錄音帶,鼓勵她藉詩歌接近天父上帝,將重擔卸給祂。一個多月後,她的情況得以大大改善。 ◎與怨恨苦毒纏綿 留台兩年後,1993年安琪再度赴美探望兒子,發現兒子神情落寞,沒有朋友,她非常難過,向丈夫表示:「親戚沒有責任替我們照顧孩子,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家,你是大人,容易照顧自已,為了避免錯過兒子的成長期,所以我決定帶女兒留下來,到兒子進入大學後再回台灣。」 在美照顧孩子的日子裡,安琪每年回台灣探望丈夫,雖處在同一屋簷下,二人卻沒有交集的話題,怨恨與苦毒的根仍深植她心底。有人勸她原諒丈夫,她不以為意地說:「你不是我,沒有經歷過我的日子,體驗過我的心情,請不要勸我!」。 2002年6月,丈夫因感冒引致急性肺炎,住進ICU(深切治療部),且出現敗血症,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兩個孩子都趕回台探望父親。因著上帝的憐憫,一個月之後丈夫離開ICU,但是做了氣管切開的手術,吊著鼻胃管,安琪在醫院裡24小時陪伴在側。之後轉入榮總關渡護理之家,歷時兩個月,可是她心中的苦毒絲毫未減。 有一天,意想不到丈夫遞給安琪一張紙條寫著:「我對不起你和孩子,請原諒我!」她嗤之以鼻,馬上將紙條扔掉,以後丈夫再沒有任何表達了。 其後,安琪不定時返台去探望住台北護理之家的丈夫,雖說是僅一小時的車程,但每每要踏出家門都深感腳步沉重。在護理之家裡,他望她一眼,知道她來了,便繼續看他的武俠小說,安琪也無心問候,兩人之間所存在的不是愛,只是怨和恨。 ◎饒恕之旅 安琪持續到教會聚會,因著牧師在講壇的信息,及自己閱讀《聖經》,追求靈命的成長,漸漸體會到耶穌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的愛──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祂已先愛我們,加上教會姊妹的關愛鼓勵代禱,於是開始了她的饒恕之旅。首先,安琪堅持用先生的退休金讓他自費入住護理之家,十年來,都這樣做,情願自已打工來維持在美國的生活費。 2003年的中秋節前夕,幾經掙扎,安琪終於在病床前以筆談向丈夫表白說:「我就是無法原諒你,然而靠著主的愛,我願意原諒你,我願意愛你!」寫的同時她哭了,丈夫看了也哭了,她心中的怨恨苦毒立刻被釋放了。臨行前,她深情地對丈夫說:「明天我要回美國了,你在這裡好好調養,多向上帝禱告!」 2004年,安琪在兩度確定她丈夫願意接受主耶穌作他救主的意願後,請牧師為他施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 2005年,丈夫意外感染肺結核之後,轉到嘉義鄉下的灣橋護理之家長住,因費用比北部便宜,就另聘看護為他提供個人照顧。朋友好心建議:作為妻子也應享用丈夫的退休金,不必全花在他身上,安琪不以為意,她深覺氣切病人是非常辛苦的,必須有看護細心照顧。 在休士頓作《號角》月報義工時,潘劉慰慈師母曾說:「安琪,妳先生罹鼻咽癌活20年是神蹟,是天父給你們全家人的時間,祂在等候你們,給妳們機會,讓你們夫妻間、父子間、父女間,彼此認罪、悔改,彼此饒恕、接納,不要抱憾終生。」 安琪多年和兒女溝通,終於兒子在六年後,女兒於九年後再度返台探視父親。當她順服主耶穌,願意饒恕先生時,去嘉義探視往返須花上12小時的車程,她都甘之如飴,甚至順從先生的心意,專程去台北紅葉蛋糕店提著生日蛋糕,舟車輾轉南下至嘉義為他慶賀70歲生日。 ◎圓滿的句號 2012年底,丈夫歸回天家,安琪料理完喪事後,平安返美。 在休士頓,她常常喜樂地投身《號角》月報義工行列,加入希望之音合唱團,主動關懷需要幫助的人。她分享自己的見證,是希望能幫助與她有相同經歷的人。 饒恕是醫治苦毒怨恨的良藥,它有一種神奇力量,能將惡劣的情況變成意想不到的美好,饒恕的動力來自愛,所以說「豐盛的生命始於饒恕」也不為過! 各位讀者:在你的人生路途上,曾否有人得罪你,傷害你?你是沉浸在不饒恕的苦毒裡,還是像安琪一樣,明智地選擇饒恕,選擇釋放自己,而活在真正的喜樂與自由中?

紐約角聲消息: 角聲福音廣場

2015年6月 慶祝端午節 6月20日(星期六)下午1:30-4:00,兩地有愛互助會將在角聲福音廣場,共同慶祝端午節。特別為戰友預備了100個「台南粽子」,先到先得,送完為止。另外,還邀請了Mark老師,帶領大家運動同樂。大會將介紹顧問委員陳勝醫師、韋啟明醫師、李葆青醫師、姜明偉醫師、阮美蓉姊妹、傅繼維弟兄、葉漢中弟兄與戰友們認識,並舉行受聘典禮。 有愛互助會及綠洲團契,歡迎癌友、家人、護理人員及關懷者參加,查詢聚會詳情、接送安排或有關癌友關懷事宜請致電:(718)799-8254(Carol)、(718)799-8239(Jin);電郵:hca_ny@cchc.org。 法拉盛有愛互助會 5月16日,舉辦了教育講座,由劉珊博士主講「中醫輔助療法對乳癌的中美比較研究」。劉博士為耶鲁大學護理博士、艾得菲大學護理和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腫瘤護理、腫瘤中醫療法、美籍華人慢性疾病管理,在中美兩國各取得相關療效數據。講員與聽眾現場問答,互動非常踴躍。 中國城有愛互助會 5月9日,分享了「個人飲食Show & Tell」,四位會友展示了平日食用的營養食物,包括Quinoa(藜麥)、Lentil(扁豆)、Kale(羽衣甘藍),並分析了這些食物對人體的營養,尤其是蔾麥和扁豆富含蛋白質。Idy姊妹特別帶來了「心靈雞湯」,分享她的親身體會: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最大幫助的,是認識主耶穌。 綠洲團契 5月2日的綠洲團契為大家帶來美好的時光,不但用美妙的詩歌讚美上帝,彼此也在愛中連結,互相安慰,一起分享禱告。楊俞文蔚師母的分享教導了信心的功課,每一位戰友都十分受造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以小孩子的單純信心來倚靠上帝,人生路將越走越輕省。6月6日(星期六)下午1:30-4:00,將在角聲福音廣場,由曾光榮弟兄分享心路歷程。供應點心。 榮神益人的見證 5月12日,「怡康小聚」邀請韋啟榮眼科醫師,分享《榮神益人》的生命見證:一個傳奇的牧者,從悖逆的離家青年、吸毒者,被上帝改造成為宣教士和醫院院牧,服事了許多人;當他離世時,幾百人相送。這位傳奇人物,就是韋醫師的哥哥韋啟智牧師。 韋醫師還向大家介紹了花粉季節對付花粉過敏的方法,鼓勵大家健康生活,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又在現場為有需要的聽眾針灸,真是手到痛除。 「怡康小聚」6月精彩節目,請看《號角》月報第10版節目表。6月9日,文展雲律師帶領的腓立比使團,將舉辦「有福的確據」音樂佈道會,鼓勵弟兄姊妹邀請慕道朋友參加。 特殊兒主日學 「小天使」兒童主日學(Little Angel),由角聲家庭部與伯特利教會合辦,為2-12歲的唐氏症、自閉症等身心遲緩兒童提供快樂成長環境。每星期日上午10時至11時,老師帶領小天使同其他孩子一起敬拜、遊戲;11時至12時,小天使們在專為他們打造的課堂學習《聖經》故事、做手工。細節可電洽Diane:(718)799-8288。 「守望婚姻」 5月的兩次婚姻成長團體活動,吸引了有心彼此鼓勵、共同學習、提升婚姻品質的朋友參與,在牧師與小組帶領者引導下學習與分享。6月份活動安排在6日與20日,主題分別為「夫妻溝通技巧實練2」與「如何表達你的愛?」;時間:上午10點半;地點:角聲福音廣場幼兒園;報名請電郵:diane@cchc.org或致電:(718)799-8288。 「傑作社」慈善義賣 「傑作社」致力於提供身心障礙成年人就業機會,大眾的支持可讓他們就業並融入社區。六月份義賣將於6月27日在角聲福音廣場舉辦,洽詢專線:(718)799-8286。 就業機會講座 傑作社與GHO合作,將於6月19日上午10時至12時,舉辦「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講座,邀請特教老師、職業訓練專員,與家長分享在校訓練及將來的就業培訓計劃,歡迎家有16歲以上身心障礙者的家長前來參加。活動地點:42-35 Main Street,2nd Floor,Flushing NY 11355;洽詢專線:(718)799-8286。…

繽紛世界: (科技新知) 手機遊戲迷

2015年6月 文/倫永成 自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面世之後,電子遊戲發展迅速,我們只要動一動手指在畫面一掃,便能玩盡許多電子遊戲。玩電腦及手機遊戲可以消磨時間,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否則在不知不覺之間沉迷。 早前在美國有父母發現每月手機帳單出現巨額收費,最高的費用更達一千多美元。後來經電訊商調查之後,發現是用信用卡購買遊戲道具。原來孩童在不知情底下胡亂按鍵玩手機遊戲,只是按了幾個鍵,便換來了巨額帳單。 近年新興的手機遊戲,是開發公司的生財工具,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吸引玩家下載,然後將遊戲的難度提升,鼓勵玩家需要花錢去購買一些小道具來完成遊戲。遊戲設計的出發點是讓玩家多花錢,購買多一些虛擬遊戲小道具,最終的大贏家是設計公司。 我認識一位年輕朋友,他喜歡臨睡前玩手機遊戲,也曾試過不眠不休地用了兩天去完成一個電腦遊戲,雖然他打敗了遊戲裡面的終極怪獸,但同時也浪費了時間,透支了身體的元氣。 不論男女老幼都可能沉迷電子遊戲,為了防止自己或家人成為「手機遊戲迷」,我們首先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除了通訊及必要的用途外,暫時收起手機,減少孩子獨自玩手機遊戲的時間。父母要設定手機的信用卡密碼,避免孩童胡亂花錢購買遊戲道具。另外,要教導孩子分配時間,為孩子安排一些課外活動,如:鋼琴、書法或運動課程。 現時退休人士也喜歡玩電腦遊戲,但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或位置,都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緊張的電子遊戲對精神壓力也有一定的影響。有報告指出,雙眼在黑暗房間時常望著散發強光的手機屏幕,容易引發眼睛疾病。 不論男女老少,我們應當學習善加利用上帝所給予的時間,減少長時間使用手機玩電子遊戲,有效分配工作、休息及閒暇時間,培養個人的興趣,好好珍惜上帝所賜的光陰。

中大西洋姿彩: 「愁」的聯想

2015年6月 文/迎風 「愁」這個字是由「秋」和「心」兩部分組成,農業社會春耕秋收,每年辛苦的耕耘,到秋天時驗收勞動的成果,心中常繫於成果就不是一個「愁」字了得。 《聖經》中有個故事,大意如下:有個葡萄園主招工,早上一大早就招進來採摘葡萄的工人和最後一小時才進來工作的工人,竟付出一樣的工錢。先進來的工人憤憤不平,這是一般人正常反應。作工得工價,作多多得,作少少得,才合乎公平原則。園主卻有另一套解説,他沒有食言,付了當初講好的價格,他想給誰多少,那是他的錢,不由別人說三道四。 早來的工人,提早結束在大街上徘徊等待的煎熬,早早有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享受,無所事事,整天閒逛,短期是渡假,背後若沒有工作等待,就是退休了。工作並不一定要朝九晩五,也不一定要受僱、受薪。工作如果可以成為對上帝呼召的回應,盡心盡力去做,親身經歷上帝的同在,就是最大的報償。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早得著的早享受,晚得著的也一樣得到這相同的救贖,卻少了一大段或一小段與主同行的日子。 工作一定要看到勞動成果才開心,那就要常常發愁了。今年的自家竹林到了5月承現黃葉狀態。本來碧綠的竹林,熬過了寒冬,春臨大地,萬象更新,又見青草地,可是竹葉卻由綠轉黃,而且不是只有我家竹子如此,附近的竹子都如此。我看黃葉組成的迷宮小徑,類似秋天的玉米田迷宮走道,另有風光。走在其中有些季節不協調,又何妨?上帝決定該怎辦就怎辦。

專題: 問心無愧盡責到底

2015年6月 策劃與撰稿:周簡艷珍、李汪洵、蔣若谷、李薇、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D今年30多歲,有個可愛的五歲女兒和剛出生的兒子,是紐約某個治安較差區域的資深警察。太太是基督徒,只要有重大事故發生,教會的姊妹們都會為D和紐約警察的安全、辦案智慧禱告,求上帝保護、帶領。美國最近發生一連串襲警事件,D也談了作為一個警察的內心世界。 ◎愛慕警察職位 「我在警察大學接受學術和武術裝備,這都是我很喜歡、也受益良多的訓練。很實際地說,警察享有的醫療和退休福利,比私人機構更好;為了家庭和享有更優渥的退休福利,是影響我決定加入警察行列的因素。 「做警察,每天面對的情況都不同,生活比一般人危險,也更精彩。值勤時,我們會遇見不同族裔的人、接觸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見識普遍的行為模式等,這是一般人沒有機會接觸到的。除了學術裝備、體能訓練之外,還要學習人際關係、對話問話、危機處理等多方面技巧,這些都很吸引我,是促使我加入警察行列的因素。」 ◎犧牲個人生活 「做了警察之後,要犧牲個人生活,這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變。比如,高中和大學的好友不能再保持親密聯絡了,如果他們喝酒、吸毒或從事不法交易而我不知情,很可能牽連到我;或我知道他們從事不法行為,就不可能不執法。 「此外,一些隱藏在暗處、仇恨警察的人,有可能知道我和誰是朋友,而無辜地傷害他,以報復所有的警察。為了朋友的安全,我也必須和朋友保持距離,免得他們受害,因為壞人在暗處,而執法的警察在明處。 「為了安全的緣故,我也不張揚自己是警察,更不發表穿警服的照片,因為我必須保護我個人、朋友和家人。在網路上,我是一個不存在的人,絕對不貼我個人和家庭的照片或生活剪影,因為你一旦將個人資料貼上網,就再沒辦法洗除,等於是將自己和家人暴露在危險之下。一般人可以享受的這種社交的快樂,做警察的卻要捨棄。」 ◎服務社會是動力 「身為警察,經歷內心的掙扎和交戰是常有的事。每一天我們都在戰場上,上班之前親吻了太太、孩子,到了晚上可能最壞的情況發生了,不再回家了。在工作崗位上,永遠不知道會面對什麼挑戰、會發生什麼事情,隨時要預備好最壞的情況發生…… 「我們的作息不是朝九晚五、星期一到星期五在辦公室上班,這種穩定的模式不是警察的生活,我們要隨機應變、時時和罪惡面對面。除了經常在專業、體能和技巧上裝備自己以外,還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和家人,必須有一套危機處理方法(Coping Skill)。 「那麼,是什麼促使我每天盡力?我想是對家人的愛和對社區的責任感吧!我愛我的家人,也希望市民都能平安、有序地生活下去。老實說,我不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麼,我只能盡警察的職責,問心無愧、盡責到底。」

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慈母愛好比燦爛的旭日─記袁郭靜儀女士─

2015年5月 文/袁昶黎 神(上帝)愛世人,並賜人偉大的母親,從胎教哺乳,養育浩恩,甚至到孩子成家立業,孫輩長成,莫不是慈母一點一滴的用心及努力,方使家庭幸福美滿,大功告成。唐詩《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刻劃出叫人永生難忘的慈母恩情。 記得兒時耳熟能詳的歌:「母親的光輝,好比燦爛的旭日,永遠地永遠地照著你的心;母親的慈愛,好比和煦的陽春,永遠地永遠地照著你的身……」正代表作為兒女的心聲。猶記兒時慶祝母親節,父親總會親自下廚烹飪西餐,並發動全家大小繪製賀卡。 ◎見證主愛偉大 袁郭靜儀女士今年高齡94歲,生長於漢口,祖籍江蘇鎮江,由於其父任職鐵路局平漢線,全家隨之遷至漢口。靜儀在扶輪小學與袁宏俊是同班同學,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日本侵華,全國同仇敵愾,一致抗日。效法班超投筆從戎,宏俊報考空軍飛行員,靜儀投身花木蘭行列,一同請纓,共禦外侮,保衛家鄉,報效多難的祖國。靜儀隨軍轉戰湖南多處,在醫院任職,後與友人結伴長途跋涉,赴四川成都與就讀空軍飛行學校的宏俊同學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生子。當時國難當頭,一切從簡。未幾,宏俊隨隊於1945年赴美受訓,靜儀則與同住作伴的好朋友王首姩(其丈夫楊先生與宏俊同赴美受訓)成了患難至交,共同有一頓沒一頓地「摸米缸」度日。 1945年抗戰勝利,舉國同歡!可惜好景不常,內戰烽煙再起,袁先生幸能在飛行空投屢遭砲火攻擊下生還。有次袁先生駕駛載滿50多人的航機執行任務時引擎故障,靠著上帝的保護與指引,飛機奇蹟般地安全迫降於貴州一條新修好的公路上,全機人員獲救。 ◎養育兒女酸甜苦辣 靜儀作為飛行員的妻子,常常須為丈夫出勤的安危擔驚受怕。1949年全家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寶島台灣,當時政府配給的眷舍均是竹竿土牆的「克難房子」,將陋就簡,勉強湊合,空間狹窄,甚至一家幾口一張床,生活頗為艱苦。靜儀與婆婆照顧四個子女,為了讓經濟稍微充裕些,靜儀曾幫人打毛線衣、做衣服、製辣椒粉、飼養鵪鶉。還記得當時全家大小總動員,每每磨辣椒粉弄到紅眼辣膚,咳嗽不已,大女兒更是學以致用,發揮所長──畫鵪鶉生蛋,大作廣告促銷鵪鶉蛋。 育兒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可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辛酸難忘。尤其當老師催交小學建禮堂費無著落,孩子被當眾罰站出羞。箇中窘境,靜儀均知道,只有安慰孩子:「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前途,有錢較好過活。人窮志不短,要有遠大的眼光與抱負。」說完就暗自拭淚。在四個孩子中,老三黎兒從小體弱多病,也挺折騰母親的。有回半夜,靜儀抱著才一歲多而高燒不退的黎兒跑到醫師家看急診;上小學時,也因感冒發燒常被靜儀帶去何大夫處看病打針。「屋漏偏逢連夜雨」,花錢消災總是在每月家中領軍餉之日,屢試不爽。 ◎享受天倫之樂 靜儀感情豐富,每逢與親人離別之時,一定哽咽啜泣,教人不捨。及至兒女上中學時期,靜儀重返軍職,擔任教官輔導大學女生,家庭經濟生活改善,兒女們方能順利繳費完成大學學業。每逢星期日,靜儀都會和先生帶著四個孩子與婆婆一起上教會參加主日崇拜。袁先生在教會任執事,靜儀作財務,均為兒女立下事奉好榜樣。 靜儀退休後與袁先生來美與大女兒安娜一家及正在求學的長子黎兒團圓,在紐約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袁先生夫婦幫忙養育第三代,未幾更替也幫忙小兒子養育孫子女三人。 靜儀的長外孫女婉薇在母親節特別作見證:「外婆好似我們的第二個母親,從小到大呵護及深愛著我們三姊弟。謝謝外婆從小教我們寫中文名字及用記憶卡學習中文,乃至我們一代傳一代地教小孩中文。外婆教我們做蛋餃湖北菜,教我們以作華人為榮。外婆更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格外祝福,教導我們真誠愛人,犧牲個人去幫助別人。我們多麼希望以後能像外婆一樣健康長壽,頭腦清晰,活力充沛,滿有耶穌基督的智慧與慈愛!」 ◎健康長壽神賜圓夢 「少年夫妻老來伴。」1999年,靜儀失去老伴令其哀痛逾恆;幸2002年來休士頓重新調適生活,方才逐漸恢復健康。後來嚮往老人公寓,申請入住古柏公寓,過了一年多金色年華的群聚同伴生活。 在2003年非典SARS之際,藉返台訪親之便,健檢時發現罹患中期胃癌,當即馬上接受手術,割除2/3之胃;由於對上帝的信心堅強,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更得上帝格外垂憐,醫癒存活至今,身子及頭腦仍然硬朗健康,實乃袁家子孫之莫大福祉! 靜儀的孩子時常問他們夫婦:「若未從軍,將會從事何種職業?」他們均答以「願當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的教師。」上帝垂聽祈禱,小兒子平兒創辦一間雙語學校,邀請哥哥自美返台全心全力興辦教育。十年有成,由幼稚園至高中,15年一貫,共有五千學子。有回靜儀訪台參觀學校,見到雄偉壯觀的校舍,校園裡處處是萬紫千紅的花卉、青蔥繁茂的樹木綠草;見到活潑可愛、彬彬有禮的男女同學,聽到朗朗讀書聲、快樂歡笑及歌聲……想不到七、八十年前的「作育英才」美夢竟然成真,坐在輪椅上白髮蒼蒼的靜儀不禁熱淚盈眶,低聲喟歎「感謝讚美上帝!余願足矣!」

健康天地: (祝君康寧) 維持健康的頭腦

2015年5月 文/張靜芬營養師 腦是身體一切活動的最高指揮中心,控制和協調如呼吸、心跳、動作、思維、情感等。「頭腦」通常是指思維能力、情感等方面。有健康頭腦能夠使生活有質量;若腦的功能下降,會令人感到沮喪及無助。為維持健康的頭腦,有以下建議: ◎經常運動 運動不但可控制血糖、改善血壓及降低膽固醇,亦能增加腦血液流量,改善腦功能,如有助記憶、增强學習及注意力。運動能刺激多種荷爾蒙分泌,會影響各種心理和身體功能,使人運動後感覺愉快,因此愛做運動的人較健康較開心。研究報告指出,每星期有150分鐘的運動能改善各方面的健康。運動是長壽的關鍵,要活就要動。你可以選擇你喜愛的,能做多少就多少,可以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個人感覺適合就可以了。 ◎群體生活及良好人際關係 人不宜離群獨處,應當爭取機會多與外界接觸──與好友交談或者同家人一起吃飯。與人溝通,有情感及有問有答很重要。有研究說:良好人際關係會減慢頭腦退化的速度;相反,不喜歡群體活動、脫離與人的接觸,無社交生活,頭腦的退化會愈來愈明顯。研究報告指出,老人一天看電視超過7小時,會加快記憶力的退化。 ◎不要停止學習 學習能刺激腦細胞,增强記憶力及集中力。好學的人退化比較緩慢。退休人士要有一種「退而不休」的心態,繼續接觸新事物、學習新常識,讓退休生活更多姿多彩;參加興趣小組,如唱歌、樂器、語言,甚至教學、做義工等,都能增進腦部功能。研究發現,從小就講兩種不同語言的小朋友會比較聰明,而從小學樂器者,在同一時間可做幾樣工作。 ◎開心常歡笑 當人笑的時候,血管會放鬆,血液的流動量會增加,這種反應與運動後反應類似,身體亦會分泌多種荷爾蒙,使人感覺愉快。你會發現開心的人較健康,想東西會正面一些。 ◎睡眠要足夠 需要有足夠的休息,才能重新得力、有足夠能力維持健康的頭腦。缺乏足夠睡眠,容易導致神經衰弱。

芝城園地: John 牧師紀事

2015年4月 文/莊漢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訪學的中國學生、學者中,很多人都有受邀到John牧師家做客的經歷。蒙神(上帝)感召,John擔負著傳福音的大使命,並自認對中國人有特別的負擔。自2009年退休後,John在自家的宅子辦起了家庭教會。每週六下午5點,必派車迎接散居印城各處的中國學生、學者;晚餐後大家一起唱聖歌、查經、聽John講道。John精力充沛: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之際,組織大家踏青;秋風乍起,楓葉染霜之時,帶領大家到白樺林採落葉;中國農曆春節,邀請大家一塊包餃子。John牧師和Ann師母的真誠、熱情和那無緣無故的愛,讓許多中國人感念、感動,盈懷於胸,久而愈濃,遠而愈重。 做善事容易,但日行一善,持之以恆是不易的。John和Ann均年逾古稀,從週四下午開始到超市採購,週五安排接送事宜,週六全天準備少則十數人、多則二、三十人的飲食;每次都精心準備,變化花樣,力求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其中辛苦,自不待言。 John的客廳裡,掛著一幅英文版中國地圖,凡有新客人來,必用一小圓形貼士標注其家鄉位置,幾年下來,貼士已密密麻麻。迄今,北起漠河,西自西寧,南到湛江,除了西藏、新疆、寧夏等少數幾個省份外,均有中國朋友到John家裡做過客。 John和Ann款待中國客人極為用心。家裡的陳設、裝飾常隨四季變化,每逢節日必遵循傳統習俗精心佈置,令人倍感溫馨。記得去年中秋節,John夫婦特意在客廳掛了一幅皓月當空的中國畫,餐桌上撒滿小星星飾物,讓一群中國遊子們有了家的感覺。基督教傳統節日自然是隆重的,復活節的彩蛋,感恩節的火雞,耶誕節的燭光晚餐,讓我們在大快朵頤之後,真切地感受到西方傳統文化。 在John家裡,大家感受到無差別的愛、對陌生人的愛。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也講仁愛,但愛是有等差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用「差序格局」這一概念來表述:「……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繫。」中國人的愛是以自己為圓心,從至親骨肉、向遠親、同學、朋友、陌生人,一圈一圈向外推展,也越來越稀薄。 我們對於John而言,都是陌生人;John鼓勵我們把新的陌生人帶到他家裡。這種對陌生人的關愛,也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短板。在他們的觀念裡,遵照《聖經》的話語行事,上帝自然會給他們獎賞,所以無需大家的回報。這與精于功利計算、投桃報李式的人情交往有著本質區別。到John家裡的中國人,初衷各異,以學英語為目的者有之,了解西方文化者有之,擴展社交圈者有之,打發寂寥時光者有之,混吃混喝者亦有之,當然也不乏尋求信仰者,John都盡力把認為好的東西與之分享。John和Ann的愛是無需對價的,因這是植根於上帝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