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
策劃與撰稿:「希望之心」安寧醫護關懷中心、《號角》月報、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臨終關懷」,通常是以讓被確認少於六個月生命者得以「善終」為目標,所用方式多是「外加」止痛藥物及愛心關懷。換言之,是放棄治療。可能就因這樣的「被棄」,而令「臨終關懷」這一機制顯得並不十分成功。一般來說,病人都不願意放棄希望。如果能夠在「外加」藥物及關懷外,再「植入」信仰元素,將更有利於病者面對生命的終結,幫助他們昂然地走過死蔭幽谷。事實上,有信仰的臨終病者不但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也能幫助病友面對將來。
很可惜,「植入」信仰的照顧模式並沒有被制度化地採用,主要原因是信仰已在今日社會被邊緣化,導致一般醫務人員對信仰十分生疏,又如何能運用這樣的方式?同時,也存在信仰「關在教會中」的現象,基督徒不習慣在教會以外表達信仰。如此,要把信仰「植入」病患心中就顯得有些困難,所以若非在制度上接納,「植入」信仰模式就很難真正實施。
我們認為:在「臨終關懷」系統中,應正式設立一個信仰關懷支部,不是只有一位神職人員負責,而是讓更多的神職人員參與其中。目前,政府及個別醫院管理層,會給予為臨終病者祝福禱告的神職人員停車證及探病特權,但更好的方式是把這「信仰元素」納入照顧臨終病人的系統之中,讓參與的神職人員可得適當的生活補貼,以便可以長期投入,使建立信仰成為一種常規性責任。如此,植入式行動方可長期運作,造福臨終病患。
眾所周知,人類的理解能力包含感觀、眼見、思考、分析、信心等層次,而對於臨終病患而言,所有外在的東西都不重要了,唯有信仰在這個臨終的生命關口最重要!信仰對於基督徒而言,就是承認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創造萬物,人類本是祂的兒女卻因犯罪而帶來死亡;耶稣基督為贖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死而復活,使一切信祂的人得到拯救,獲得永遠的生命。
因此肉身的消亡並不是終結,只要接受耶稣基督為主,就可以跨過死亡的門檻,迎來更加美麗的永恆生命。雖然有限的智慧無法理解死亡與永生,而死後的奧秘也難以在有生之時體認,但憑著《聖經》的啟示和千百年來無數的見證,就可以憑信心接受神的安排,並從中得到益處。這樣的信息,是臨終者最需要知道的,也是有權利知道的。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植入式臨終關懷 陪伴到終點 安寧療護溫暖生命 危險的選擇 好好說再見 幸福末班車 |
2016年4月內容
專題 • 新聞視窗 • 天倫樂 • 健康天地 • 繽紛世界 • 智慧路 • 生命的旋律 • 生命線 • 紐約角聲消息 • 愛心匯點 • 美東教會消息 • 紐約之窗 • 弗州快訊 • 美味人生 • 生活資訊 • 中大西洋姿彩 • 培德中心活動消息 • 筆墨風城 • 芝城園地 • 芝城教會消息 • 德州園地 • 德州教會消息 • 休士頓角聲社區中心 • 角聲心理輔導事工 • 達福園地 • 紐英倫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