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李汪洵、葉翹碧、歐耀強、張春曉、馬日恆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英國不少城鎮的街藝盛會,因歷史悠久已自成傳統,別具風格。比如春末夏初的布萊登(Brighton)藝術節,就是英格蘭地區最大的街藝盛會,可在百餘處地方看到760多場街頭劇。
「雙諾(Norfolk and Norwich)藝術節」,大概是現存最古老的街藝節,可追溯到1772年。溫徹斯特(Winchester)的「帽子節」,以賣藝人收錢的「缽帽」命名,每年7月,觀光遊客頭戴各式怪帽異冠蜂擁而至,與藝人互動,場面斑斕。倫敦的GDIF國際藝術節(Greenwich and Docklands International Festival)為後起之秀,以優質的多文化街頭演出吸引遊客。
最負盛名的要數愛丁堡藝術節,於8月裡的一連三個星期,聚集形形色色的街頭藝人,有超過3,000個世界各地的藝術活動可供選擇,其中有雜技、特技、柔術、吞劍、耍火、活人雕像,也有各種題材的風格戲劇,爭奇斗艷,應有盡有。
源遠流長各展風情
街頭賣藝在世界各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各國的街頭表演,都隨歷史文化的發展別有風情。英國的傳統街頭表演,以小丑表演、雜耍、騎士比武為主;法國人則鍾情詩歌吟唱;在羅馬,街頭啞劇、舞台劇成為戲劇藝術的搖籃;在西班牙,歷史滄桑的民族,融合演變出熱情潑辣的弗拉明戈街舞。
在沒有電子錄音設備的年代,街頭賣藝是藝人最常見的表演方式,能歌善舞的「吉普賽人」就以街頭賣藝維生。不同文化的街頭藝人,使用的樂器也富有民族特色,中國盲人二胡賣唱,日本的「大道藝」可變化出上百種造型的竹制玉簾,還有蘇格蘭的風笛、美國的班卓琴、非洲的手鼓等等。
賣藝不只是謀生
賺錢謀生是街頭表演最普通的原因,但藉藝術表達言論思想,也是街藝重要的因素。街頭表演的「行為藝術」,最早的記載大概出自《聖經》:公元前700年,先知以賽亞為喚醒沉迷偶像崇拜的百姓,在街頭裸身赤腳行走﹔後來先知以西結(公元前500年)也用道具表演戲劇,以傳達以色列因叛逆上帝而即將亡國的信息。
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以表達、宣傳為目標的街頭藝術越來越鮮明,單純求利的賣藝逐漸淡化。現今的街頭藝人,不少是藉街頭舞台施展才華的業餘歌手、演奏家;為慈善籌款獻藝的藝人;以默劇、作畫等諸多形式表達政治言論的抗議者……
街頭表演風尚的變遷,也折射了時代思潮的變遷。過去,動物雜耍曾是街頭表演的一大特色,但保護環境、善待動物的現代思潮,漸漸令馴養動物表演失寵。以表達自我為主流的新潮街藝不斷湧出,如「嘻哈」街舞、節奏口技、饒舌表演等。以街道、公共場所為創作畫廊的城市藝術,也正在走紅。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這是藝術世界 街頭藝術日新月異 時代廣場無奇不有 向你述說我的世界 濃濃的意大利風情 英國街藝盛會 |
2015年12月內容
專題 • 綜合時事評論 • 天倫樂 • 健康天地 • 繽紛世界 • 智慧路 • 生命的旋律 • 紐約角聲消息 • 愛心匯點 • 美東教會消息 • 紐約之窗 • 弗州快訊 • 美味人生 • 生活資訊 • 中大西洋姿彩 • 德州園地 • 德州教會消息 • 休士頓園地 • 達福園地 • 芝城園地 • 培德中心活動消息 • 芝城教會消息 • 筆墨風城 • 南美秘魯園地 • 紐英倫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