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從哥本哈根到巴黎

2016年1月
策劃與撰稿:黎淑冰、依琳、朱熙、賴子通、朔方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2015年12月12日,當全球減排公約《巴黎協議》達成的那一刻,與會代表歡欣鼓舞──世界終於走上了一致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緩衝氣候變化衝擊的道路!

六年前,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跳上桌子陳詞反對通過決議的委內瑞拉代表克勞迪婭‧薩勒諾說:「今天,委內瑞拉宣佈,我們接受這個協議,並決定提交國家減排目標。我們需要珍惜這個時刻。」

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會議(COP15),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貝拉會議中心舉行,預期將誕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議定書》,代替行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因此會議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卻沒想到,與會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圍繞著「誰該減排」玩起「我減排?不不不,你先減」的遊戲,以致會議未能達成共識。六年後,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21次會議(COP21)上,196個締約方終於為人類穩定溫室氣體濃度、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努力,樹立了里程碑──《巴黎協議》。最大排放國已經作出承諾:歐盟承諾到2030年,減少1990年排放量的40%;美國將在2025年之前,減少2005年排放量的26%至28%;中國承諾2030年的排放量將達峰值,屆時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六至六成半;發達國家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1,000億援助資金……

不管我們生活在哪個年代、哪個地方,都是在同一個地球上。這地球是上帝所造,交由人類管理、看守,可是我們卻沒有負起責任,去愛惜地球、保護環境,而是任意妄為,令其生病。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資源研究所等機構的數據,全球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呈上升趨勢,2012年接近5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2014年達到527億噸;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統計,2014年大氣中甲烷的含量,為工業革命前的2.5倍強。

這些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將熱氣鎖在地表無法散熱,使地球像個溫室,以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加劇氣候的異常變化,出現極端天氣,最終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生活、健康、工作,甚至破壞水源、農業、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

大氣污染,則直接致病致命。2015年9月刊登在英國《自然(Nature)》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室外空氣污染,每年在全球殺害330萬人,比瘧疾和愛滋病導致的年死亡人數總和還要多!中國的死亡人數最高,每年近140萬人;印度其次,每年645,000人;美國排名第七,54,905人;日本位列15,約2.5萬人。科學家們警告說,倘若趨勢不改,2050年前,空氣污染導致的年死亡人數將翻倍。

這不是未來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困局。地球氣候的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應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改變現狀,刻不容緩!讓我們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擔負起地球人的責任,為低污染排放和抵禦氣候變化的未來,書寫嶄新的未來篇章!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從哥本哈根到巴黎
氣候變化重創地球
石化燃料污染大氣
身體力行保護地球

2016年1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達福園地芝城園地培德中心活動消息芝城教會消息筆墨風城紐英倫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