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面對跨性別 避免入誤區

2015年9月
策劃和撰稿:康貴華、勞伯祥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通常是一致的,但有少部分兒童存在跨性別認同或性別不配合的非典型心性發展,因而更易被孤立、情緒焦慮憂鬱,也易在行為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發生問題,甚至出現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一些研究也證實,跨性別的青少年更易出現自我傷害、自殺、濫藥及不安全性行為等情況。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切莫錯失良機

儘管大多數的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不一致孩子,其症狀會隨年齡增長而自然減退或消失,但家長不可消極地聽之任之,採取不予理會的方式,以免錯失幫助子女正常成長的良機。

兒科醫生或心理專家也都同樣指出,成長中有不同的關鍵時機;性別認同,約在10歲時就已經確立,父母切勿讓這機會輕易溜走,趁著管教有作用的時候抓緊時機,愈早管教、愈小的時候管教,就愈有效。

‧切忌施壓改變

跨性別兒童對父母的反應很敏感,感覺不被認同,或被忽略、受責備,往往不敢再表達內心的感受,陷入不被理解、孤單、焦慮、憂鬱等情緒,甚至自我傷害;步入青少年反叛期的,影響就更大。此時,父母和家人的諒解,對他們的心理成長非常重要。

‧需要謹慎三思

社會不再將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發展差異視為不正常,有些父母不僅認同這些觀念,甚至幫助子女在幼兒期就更換相反性別身分,以為這可以减少子女日後的掙扎和痛苦,是尊重兒童性別選擇權的表現。

其實,這種做法在醫學界極具爭議。研究顯示,70%至90%性別不安的兒童,長大後症狀會自然減退或消失,又為何讓孩子白走這條難行也難回頭的窄路?將來要服性荷爾蒙或做性別重置手術?作為父母,應當謹慎三思。

‧最好尋根治本

改變影響孩童性別認同的負面因素,而不是將問題歸究於孩童本身,以免讓子女成為家中的代罪羔羊。比如探討家庭、朋輩與孩子關係失衡的原因,作出適當介入和調整、改善不良關係,從而相應改變孩童的性別認同表現,這才是尋根治本的方法。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尊重你的「性別使命」
子女性別自信 家長八個原則
真實個案 追根尋源
面對跨性別 避免入誤區
各司其職事半功倍
心性發展三階段

2015年9月內容

專題綜合時事評論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園地達福園地芝城園地培德中心活動消息芝城教會消息筆墨風城南美秘魯園地紐英倫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