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切勿掉以輕心

2014年4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陸思齊、胡德明、勞伯祥、林珊一、周簡艷珍

憂鬱症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雖然患者以女性居多,其實男性、老年 人或青少年,不同年齡組別或背景的人,都有可能患上。

病發昏迷獨居失救

大約五年前香港著足球評述人「阿叔」林尚義被發現倒斃家中,原 因可能是病發昏迷在家,最後失救致死。「阿叔」在宣佈退休以後的 12年,沒有太大興趣參與幕前或其他工作。他出事前曾接受訪問,提 及太太的離世對他有莫大的影響,失去了伴侶,對他來說彷彿失去了 生活的動力。一個人獨居,變得深居簡出,每提到生活及病逝的太太 時,每每長嗟短嘆。有些朋友甚至形容他的靈魂早隨太太而去。

情緒症狀心中鬱結

跟許多年長者一樣,「阿叔」有著各種長期病症的問題,每天需要 服用不同的藥物,不過在健康上,並沒有太嚴重的問題;可是在情緒 上,朋友和街坊都能感受到他的鬱結。事實上,不少研究都指出,失 去伴侶對一個人所造成的壓力和傷痛可以是致命的。此外,研究亦指 出年長的男性,最難適應失去老伴的轉變,一方面他們較少有動機和 能力去認識同樣是鰥寡的同性朋友,又較不主動與親人聯繫,也較少 與兒孫同住,又或缺乏處理家務的經驗,在生活起居上遇到較大的困 難,自殺率在這群男性中亦較高。年長的女性面對喪偶的轉變時,雖 然似乎比較易適應,但她們亦會經歷同等的心靈傷痛,而引發的其他 身體官能症狀,或憂慮日後的生計。

憂鬱要有適當治療

事實上,許多老年人出現的憂鬱症,都和老伴離世有關。研究的數 據顯示,有14%的人在喪偶的第二年,被證實患上嚴重憂鬱症。而獨 居、缺乏支援網絡、長期患病(特別是痛症)、退休後的適應困難 等,都可以是引致老人憂鬱症的高危因素。不少人誤解,以為年長者 碰到這許多的轉變,再加上年老和體弱,持續的低落情緒,對周遭事 情缺乏興趣和動力是正常的感情反應,而不曉得長者已可能發展成情 緒病;假若未能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將嚴重地影響他們的生活質 素和身體健康,使他們未能真正享受滿足的金色年華。

男性傾向不認鬱

中國傳統主流社會,男性均以強者自居,這直接影響著男性怎 樣看待自己的角色。男性普遍認同他們要「靠自已」,若要倚賴 他人,恐怕會被認為是軟弱的表現,因此大部份男性患上憂鬱症 仍不輕易跟朋友、伴侶或醫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恐怕被認為是軟 弱的表現,有時甚或寧願用酒精或藥物「幫助」自己,其實長遠來說 這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憂鬱的男性往往只願意談及憂鬱所帶來的身 體不適,卻忽略了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徵狀,這也令醫生較難確診。真 正的堅強,是能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的方法,而絕非逃避。

患者女比男高兩倍

世界不同國家統計的結果都是一樣,指出女人患上憂鬱症比男人高 出兩倍,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而言,男人面對問題時會比較冷靜和 理性,相反女人在同樣處境下會胡思亂想,或有太多負面的假設,以 致將想像出來的都當成事實,加上她們容易多愁善感,結果掉入自己 設下的陷阱,不能自拔。通常女人在經期前、生產後及更年期,身體 會受著荷爾蒙影響而變化,一旦遇上外來環境帶來的壓力,例如產後 出現的育兒恐懼,更年期面對空巢等,都會令她們陷入憂鬱。

每個女人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問題在於其思想是積極正確,還是 負面悲觀?想對了,可以絕處逢生;想錯了,可以一死了之。其實, 女人很需要找到傾訴和聆聽對象,即使暫時無力改變目前環境,但要 是在重要關頭得到別人的瞭解和肯定,舒緩了心靈的痛苦,就可以有 力量重新上路。

青少年的無形殺手

加拿大每年有超過120萬兒童和青年被精神疾病困擾。加國精神健 康協會 (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估計,在12歲至19 歲的青少年當中,有10%至20%曾受著一種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影響, 以致其社交、情緒或學業出現問題。在美國也有相類似的發現,根 據「全國精神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on Mental Illness 或 NAMI)統計,2010年有4,867名10-24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都是由情 緒憂鬱所引致。

在歐洲,自殺是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之一,排第三位,而憂鬱症通常 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的最主要因素,而近幾年亦有持續增加的趨勢。數 據顯示歐洲有4%的12-17歲的青少年,以及9%18歲以上的青少年有憂 鬱傾向。因此,我們絕不能對心理狀況掉以輕心。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心理憂鬱與社會
心的感冒─ 憂鬱症
認識抗憂鬱藥
治療與預防
(真實故事) 衪使我在夜間歌唱
切勿掉以輕心
內心一天新似一天
藥物與心理療法雙管齊下
禱文

2014年4月內容

專題新聞短論智慧之窗生命線天倫樂繽紛世界生命的旋律教會消息遊子情世界風情畫健康寶鑒珍饈百味家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