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退休”

芝城園地:樂土

2020年2月      戴蕭佩筠 前陣子,不少香港朋友動起移民念頭,探討移民熱點。有人建議鄰近的台灣、新加坡等地,喜其移民門檻不高,生活指數較低,非大富大貴也可勉強應付;有經濟能力的則認為,澳洲是心目中的移民首選。 的確,澳洲地廣人稀,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集多元文化於一身。經濟上,澳洲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九,無論在生活質素、健康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經濟自由度、媒體言論自由度、公民政治權利的保障,都名列前茅。美國一本商業雜誌《福布斯》更把澳洲列於2020年退休宜居國的名單中,堪稱世間樂土。 可是,近日一幅幅仿如人間煉獄的圖片,卻鋪天蓋地從互聯網上瘋傳。圖中,人們在赤紅色的天空下,帶著防毒面具,逃出滿目瘡痍、廢墟一般的城市。地面上,到處都是燒焦了的動物屍體,海灘上佈滿了疲憊、正在哭泣的人……這不是災難電影,而是在澳洲真實發生的天災——從2019年9月開始,主要由氣候變化引發的史上最大的森林大火。 2020年1月,除北澳地區,澳洲其餘六個州全部遭受毀滅性火災的吞噬。新聞報道,最少5,900,000公頃土地過火,受災面積是2019年震驚世界的亞馬遜森林大火的兩倍。悉尼附近的災區,空氣污染已近頂級,在室外呼吸相當於吸入37根香煙。首都坎培拉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650,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最差城市。全國近五億隻動物死亡,屍橫遍野,三分之一樹熊被燒死…… 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等美譽的香港,在短短半年間成為國際焦點,人心惶惶;宜居的澳洲,在天災肆虐下,不知何時能復原!人們不由得哀嘆:人間可有樂土? 其實,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早已明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的確,我們都不能避開世上的天災、人禍,然而耶穌應許我們可以放心。信靠祂的人,同樣面對苦難,卻在祂裡面有平安、有盼望。 窮半生尋尋覓覓,原來平安就在耶穌裡面。祂早已為我們預備樂土,只要相信祂、接受祂成為個人救主,承認祂的主權,不僅有耶穌所賜的平安在這一生,更重要的是,上帝應許祂會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參《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7節),這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參考《彼得後書》三章13節),是永遠長存的。屬祂的人將來都可移居到新天新地,與上帝同住,這是何等榮耀的事!《啓示錄》寫道,在新天新地裡,上帝要擦去人一切的眼淚,那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參廿一章4節)……這,這不正是人心一直嚮往的樂土嗎?

休士頓角聲社區中心

2020年2月      面對疫情 林呂寧華 角聲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團隊恭賀《號角》讀者2020年新春蒙福,主恩滿溢,身心安康! 鼠年大姿勢來臨,本該是萬象更新,喜氣洋洋,卻迎來武漢人傳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病例一直增加,擴散至東南亞、北美及歐洲,以致世界華人城市及社區人心惶恐,害怕感染,人人自危。 在面對媒體每日不停地反覆報導,感覺病毒肆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做好應有的衛生防護。以下收集了不同醫護專家的意見: 注重身體健康 減少不必要的旅遊。 肉類及蛋類必要徹底煮熟。 注意營養,多喝溫熱的水。 增加維生素的吸入,提高免疫力。 保持足夠睡眠及運動。 注意防病措施 若感到不舒服,在家休息,與家庭醫生溝通。 經常用溫水和皂液洗手,最好洗20秒以上;或用適合作清潔雙手的酒精搓手。 避免用手揉眼睛、口和鼻子。 咳嗽或打噴嚏時,請以紙巾或以衣袖遮蓋口、鼻。 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後,請立即洗手或以酒精搓手。 除了以上的人為防備外,另一重要因素乃是我們自身免疫力。我們需要放鬆心情,不要不停盯著媒體的重複報導,引致精神緊張、焦慮,以致影響身心靈平衡。 我們可以把擔憂化成禱告,把身體交託那掌管一切的上帝。《詩篇》九十一篇1至7節,《聖經》說:「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祂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祂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萬人仆倒在你右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 願基督的平安帶領我們一起走過這病毒憂谷,2020乃我們學習深度依靠上帝的開始。 全人健康——生活方式醫學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基督教角聲佈道團休士頓分會社區中心以愛服務社區為準則,1月11日舉辦「全人健康 生活方式醫學」健康講座,特邀美國及國際生活方式醫學會認證首位華人專家暨美國Baylor醫學院醫學博士導師馬欣教授主講。 角聲輔導中心主任林呂寧華師母、施師母和曾惠蘭博士等親迎馬欣教授(見照片),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全神貫注凝聽唯恐缺漏任何重要訊息。 生活方式醫學 生活方式醫學(Lifestyle Medicine)被評為2018年五大新興醫學專科,是針對慢性疾病的成因,通過對生活方式的循證醫學改良,以非藥物、非手術的方式,達到疾病預防、逆轉和康復的一線治療手段。2017年11月,美國開始第一次專科醫生認證考試,成為美國全民健康及醫療改革的重要方向。…

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人生下半場 再創高峰 周光祖平庸一生化做傳奇精彩故事

2020年2月      整理/潘劉慰慈 周光祖生長在香港兩個不同宗教的家庭,姐姐從小就跟隨姨媽去教堂,現在她是基督徒;母親是拜佛的,每逢有不同的節令,就拜不同的佛,如果她不在的時候,就要求光祖代她上香,他總覺得有些困擾,有時更會埋怨為何沒有一位全能的真神,這樣他就不需要拜這麼多不同的佛。當然,母親不許他多言,只好照她的意思去做。有一次母親去拜黃大仙,回家時滿身傷痕,原來是在黃大仙廟的階梯上跌倒,當時光祖非常生氣,因見母親拿太多的東西去拜神明,但作兒子的他也非常難過,因為母親是為他們兒女得好處而去拜神明的。 餐館工作 身心俱疲 17歲那年,光祖很慶幸因一個巧合的機會,進入了一間餐館當學徒,在兩年多內得到師傅很好的教導,他也養成了一絲不苟的性格,對於別人所做的總是看不順眼。 年輕的時候,光祖有很多嗜好——釣魚、打獵和養狗比賽無所不愛,但這些嗜好在他母親來說全都是不良的,所以年紀漸長後只是繼續釣魚,因為每次釣魚他都很開心,回家時都會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1970年光祖與姐姐和媽媽自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後來又轉到美國,打工幾年後,他就自己開始經營餐館。工作多年後,因為擔心生意,每逢天氣壞怕客人不來,天氣好又怕客人出遊,也會不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憂鬱症,而自己卻不察覺,所以時常會因一些小事就大發雷霆,令身旁的人無所適從。他說:「奈何當時我一點都不察覺,因此我太太有時會說我不可理喻,但我卻反過來覺得她不了解我,由於我心中的不快,而形成了不想說話,繼而變成了經常跟太太冷戰,但我自己都沒有察覺自己的牛脾氣有多壞,更將師傅教我『作廚子要用歡喜快樂的心煮出健康美食』都忘得一乾二淨。 「由於和家人冷戰,我就用空餘時間去釣魚和打獵,不久之後,我就沉迷於這兩樣嗜好,買了一艘船不夠,又再買一艘大的船,釣魚的工具更是多得不知其數。打獵就更不用說,買鎗、買鎗又買鎗;因為我是打鴨子和野鵝,所以我買了一隻從外地寄來的獵犬,還去學習如何訓練此犬。之後幾年,我就帶著此犬四處去比賽打獵,比賽馴服口令,比賽美犬(Dog Shows),從一隻犬到養了三隻,此刻我感覺非常有滿足感與自豪,我不知道這只是一種病態的發洩,由於這些嗜好的花費非常昂貴,所以令家人不滿,但我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我心想:「我花我自己賺來的錢,有何不可?有何不對?也因此時常和家人為了此事而吵鬧,一年復一年,不開心的過,在餐館工作了48年,每日工作令我身心俱疲,於是我決定要賣餐館進入退休生活。」 人生下半場如何過 光祖憶述他信主的過程,他說:「把餐館放上市場刊登出售廣告一年多,都無人問津。當時姐姐說要幫我祈禱,將賣餐館的事情交托給主耶穌。當時我處於祈禱亦無妨的心態,但祈禱不久之後,餐館真的賣成了。姐姐提醒我這都是上帝的安排和上帝的恩典,要我好好珍惜。後來我就跟著姐姐參加西區中國教會的聚會,得到基督徒的熱情歡迎,崇拜之後又上主日學,學習《聖經》,回家之後再閱讀《聖經》,雖然有很多不明之處,但那寧靜和愉快的感覺是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我跟太太的話題也繼而增多了,有時會談論《聖經》至深夜。從《聖經》中學習到耶穌用卑微的身分來到世上,引人歸主,令我想起以前的自我為中心,更為羞愧!「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以弗所書》四章21-22節) 當退休時,光祖真的很開心,因為終於可以一個星期釣兩三次魚啦!但當釣了幾個月時,他就有了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感覺,他問自己:「我的人生下半場要如何過呢?我不希望只是釣魚過餘生啊!」 2014年,光祖認識了曉士頓西區中國教會的施克健牧師,每次他們見面時,施牧師都會向他傳福音。2015年,光祖決志信主,而在2016年他才真正開始每個星期天到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之後,他的人生就開始有了變化。當時教會陳弟兄Jack跟他說:「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在小組聚會時,早點來教會廚房看看。」當時他心想:「為什麼教會有廚房?」他很好奇,當看到教會廚房不是很大,卻是五臟俱全,讓光祖更有一種親切的感覺,令他日後投入教會廚房的事奉。」 家門前的宣教 西區教會的「心路關懷」事工,曾經在他的家人中結出很好的成果!他也因為「心路關懷」而認識施克健牧師,所以也參加了「心路關懷」的課程,學習如何關懷有需要的人,更學習關心自己的家人暨如何跟他們溝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為何在退休之後跟朋友一起釣魚時,反倒沒有了在退休之前的輕鬆感覺,原來是他當時因為開餐館工作壓力大,而有憂鬱的情緒,所以在每次釣魚時,都會滔滔不絕將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好朋友傾訴,而好朋友只是默默地聆聽,直到他說完。每次釣魚回家時,他都有一種開心輕鬆的感覺,雖然他這位好朋友從來沒有上過「心路關懷」的課程,但是他的默默聆聽正是「心路關懷」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光祖很感恩這位好朋友在每次釣魚時,幫他減壓和舒緩他的不安情緒。這位好朋友更是一位釣魚能手,所以每次釣魚他們都滿載而歸。 雖然光祖信主沒有多久,但在成人主日學學習《聖經》,在小組學習祈禱和代禱,在他心中已經感覺有主同在的喜樂和平安;更加感恩的是,因為來了教會之後,光祖的改變,令母親也拋棄了幾十年來的偶像,接受主耶穌基督為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他也因自己有煮餐經驗,而加入在教會的廚房事奉,和各位弟兄姊妹一起作工,非常開心。更讓光祖感到自豪的是,他終於可以學以致用,Jack見到光祖甘心樂意地事奉,更邀請他2018年加入《號角》月報每月的寄報義工行列。不久他的太太和媽媽相繼也加入這行列。 2018年5月中,他跟隨教會小組的組長Raymond和潘師母的「角聲天使團隊」,參與海灣華人教會向遊學生傳福音。當時他只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但當見到一班由中國大陸來的年輕人時,因為教會一群陌生人熱情接待,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和感恩的態度,就知道耶穌的愛和福音的種子已種在他們的心中。在感恩節期間,光祖參加西區中國教會在中國城的派福音單張事工。這兩種事工,真正是CMC差傳大會所講的「家門前的宣教」,也是把握時機課程中的「奇妙的莊稼在門前」,教導他們如何向親人和鄰近的人傳達福音。 周光祖弟兄表示:「有時候別人看我非常忙碌,但是我活得充實!樂在其中!感謝主!認識上帝,是我一生最美的祝福!全因為上帝,令我平庸一生化做傳奇!一切榮耀歸於天上的阿爸父!」

德州園地:心之自由

2020年2月      晨星 一些親友、教會弟兄姊妹及工作中遇的客戶,陸續面臨著退休生涯,在這些人群中,聽到了許多的不同心聲及心頭迷思! 面對前半生光陰的逝去,兒女亦長大離家,於是便思考自己未來終老安養的去處。有些雖失去了伴侶親人(或因病痛傷亡抑或離婚分手),轉而振作自己去投入新的興趣事業;有些安排著環球旅行;有些在家鄉的父母老邁病痛急需看顧,於是在東西兩半球頻繁往返;亦有些尚未老年卻已經纏上難治之疾,提前進入「後半生」。 近年來中美貿易衝擊,加上關稅成本增加,有些行之多年的企業難以撐持。碰到好幾位60出頭男士面臨強迫性失業,不得不提早作退休規劃。有些中年婦女為了想讓後半生有後續收入的機會,積極的投入了直銷業大軍,想從副業中找出一條捷徑;有些作父母的前半生為糊口求生忙碌終日,以為孩子長大後自己可以輕省些了,卻因為歲月都投入工作而無暇注意孩子身心靈發展,且無法理解孩子處在東西文化夾縫中的孤獨抑鬱或人格反彈,所以在中年之後,反而面對更嚴峻的家庭問題挑戰。 有人說一生如同寶盒,人生進入下半場而只能塞一件東西進去,您要塞什麼呢?金錢?事業?家庭?……人生來去匆匆,前半生如同蜜蜂般嗡嗡忙做工,我們往何處去呢?生命的存在是上帝的創造,也透過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給予每個人把握永生的機會。前半生我們忙於學習及工作,為生活為小我。有人在世俗成功的定義上好像贏了,也有些人好像輸了,但這些都不要緊,因為可以把握人生後半場的機會,幫助自己轉化小我而投向大我,接受主的恩典且接納自己的境遇,看見上帝對自己一生的計劃,以實踐完成人生價值與意義。目前的您幸運在遊山玩水,還是困在家中服事年邁父母呢?面臨中年失業嗎?仍煩惱已長大卻仍令您頭痛的孩子嗎?身體有病痛嗎?請記得:即使任何境遇,也不要讓外在環境阻攔你追求人生真諦與心之自由,並不是因為你的境遇跟別人有所不同,而是你對真理的認識、生命的眼光、處世的態度、價值觀之實踐,持續堅持有意義的事,這些內在的身心靈品質,才是你人生下半場的得勝關鍵!

弗州園地:樂土

2020年2月      戴蕭佩筠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Wanglihui 前陣子,不少香港朋友動起移民念頭,探討移民熱門地點。有人建議鄰近的台灣、新加坡等地,貪其移民門檻不高,生活指數較低,非大富大貴也可勉強應付;有經濟能力的則認為,澳洲是心目中的移民首選。 的確,澳洲地廣人稀,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集多元文化於一身。經濟上,澳洲是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九,無論在生活質素、健康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經濟自由度、媒體言論自由度、公民政治權利的保障,都名列前茅。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把澳洲列入2020年退休宜居國名單,堪稱世間樂土。 可是,近日一幅幅彷如人間煉獄的圖片,卻鋪天蓋地從互聯網上瘋傳。圖中,人們在赤紅色天空下,帶著防毒面具,逃出滿目瘡痍、廢墟一般的城市。地面上,到處是燒焦了的動物屍體,海灘上佈滿疲憊、正在哭泣的人……這不是災難電影,而是在澳洲真實發生的天災——從2019年9月開始,主要由氣候變化引發的史上最大山林野火席捲大地。 2020年1月,除北澳地區,澳洲六個州全部遭受毀滅性火災吞噬。新聞報道,最少5,900,000公頃土地過火,受災面積是2019年震驚世界的亞馬遜森林大火的兩倍。悉尼附近災區,空氣污染已近頂級,在室外呼吸相當於吸入37根香菸。首都坎培拉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650,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最差城市。全國近五億隻動物死亡,屍橫遍野,三分之一樹熊被燒死…… 宜居的澳洲,在天災肆虐下,不知何時能復原!人們不由得哀嘆:人間可有樂土?其實,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早已明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的確,我們都不能避開世上的天災、人禍,然而耶穌應許我們可以放心。信靠祂的人同樣面對苦難,卻在祂裡面有平安、有盼望。 窮半生尋尋覓覓,原來平安就在耶穌裡面,祂早已為我們預備樂土,只要相信祂、接受祂成為個人救主,承認祂的主權,將來便可移居到新天新地,與神(上帝)同住,這是何等榮耀的事!《啓示錄》寫著,在新天新地裡,神要擦去人一切的眼淚;那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參廿一章4節)……這,不正是人心一直嚮往的樂土嗎?

天倫樂:(心靈曙光) 突破抑鬱與焦慮

2020年2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聆聽粵語 錄音者:翠屏 聆聽國語 錄音者:Jianan Yin 秀蓮已經退休,有成年的子女。女兒看到她多個月來情緒低落,最近更恐懼外出,逃避與人接觸,且透露有萌死的念頭。女兒很擔心,陪同秀蓮來尋求輔導服務。 憂鬱加焦慮的源由 在輔導裡,秀蓮願意讓我了解她內心鬱悶與誠惶誠恐的感受。她丈夫十多年前過身,她單獨撫養兒女長大,兒女現已大學畢業並且就業。最近三年內父母因病先後離世,在醫療期間,秀蓮盡全力照顧他們,她日積月累持續揹負著原生家庭及自己家庭的擔子和壓力,睡眠一直不好。父母過世後,秀蓮常常感覺好似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監控著她,她感覺朋友們奇怪地想避開她,連街上的陌生人也有異樣的的眼光看她,於是她害怕外出,躲在家裡,除了家人以外,不想跟人接觸,被自己的恐懼「困住」了。 秀蓮是患上憂鬱加上焦慮的情緒病。當我了解了秀蓮的原生家庭丶婚姻關係及人生經歷後,發現她的情感支持系統不夠穩固,秀蓮的父母婚姻關係並不好,秀蓮與父親的關係不親密,自己的婚姻關係也不理想。丈夫過身後,自己更要獨力支撐養大兒女,父母先後患病治療期間,秀蓮辛勤地盡上她的責任照顧他們,她不斷地為家庭付出和精神透支,但缺乏家人的肯定和關懷,她有能力但卻看自己價值偏低,總是看到負面的自己。她經歷丈夫、父母三位她生命裡最重要的親人死亡,感受到死亡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巨大無形力量。她說親人過世時,記得自己沒怎樣哭過。她沒好好地抒發對失去親人的悲慟,而是壓抑下來,然而過了不久,被抑壓的負面情緒不斷浮現出來,她感到招架不住。當她過分敏感別人的眼光時,古怪想法走出來,當她透露她奇異不合常理的感覺時,別人更投入奇怪的眼光,於是她更保護自己,逃避社交,把自己限制在狹小的空間,感到自己「被困住」了,無助與無望的感覺把她推向「逃離」這世界的念頭。 調整眼光看自己 我幫助秀蓮調整眼光看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擁有的優良品格、素質、對家庭所作的貢獻和抵抗逆境能力。當秀蓮逐步改變負面思維,過度敏感別人對她怪異的目光相對減少了。我鼓勵秀蓮去發展一些創意興趣活動,來提高正面情緒,取代慣性的負面思想傾向。秀蓮喜歡摺紙、編織頸巾、種花等活動,這些活動使秀蓮發現原來她能夠有創意地製作出獨特的物件,她有能力抗衡無助與被動的憂鬱情緒。 秀蓮在年輕時已信主,我鼓勵她加強與上帝的關係,上帝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支柱。她喜歡我介紹的牧師講道信息,每天都聽,覺得很有幫助,心靈穩定了不少,也更堅定了正確的人生意義與方向。經過半年輔導,秀蓮已可以自己外出,沒有那種奇怪害怕的感覺,不再敏感朋友故意避開她,恢復了與朋友的交往。現在我與秀蓮釐定下一個的輔導目標——重回教會與愛的群體建立關係。 秀蓮正一步步走出來,不願意被抑鬱和恐懼的情緒困住,在上帝的恩典和秀蓮的努力下,她逐漸康復,打開了那扇困鎖她精神情緒的門,重獲心靈自由。 (文中個案都是真實例子,徵得當事人家庭同意,名字用化名)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家庭、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芝城園地:盡忠職守

2020年1月      陳換新 前幾天出行回來,家中電話的留言機有李牧師的口訊,他說,最近一家自立教會邀請他作諮詢牧師,教會需要與他曾做同工的交流一下,進一歩了解他過去在教會的事工範圍、信徒成長、同工關係等。我隨即打電話給李牧師問個究竟。 李牧師年事已高,已在年前退休,神(上帝)祝福他兒孫滿堂,理應享晚年天倫之樂,可是他常關心北美眾教會牧師短缺的情況,深信神安排其退休,是讓他有個緩衝期,目的是加油,不過是個短暫的段落。他語重心長地說,傳道人是一生奉獻,完全為主而活,詞滙裡沒有「退休」一詞。我們要持守所相信的,盡忠職守,直等到主來。如今在等候主時,就要趁著機會,造就信徒,廣傳福音。故此他在主前禱告,求神差遣他去幫助有需要的教會。最近李牧師與自立教會面談後,遂提議教會與我聯絡。 剛與李牧師掛了電話,自立教會的彭弟兄的電話就來了。我們交談了約20分鐘,彭弟兄表示,已完成了自立教會交託他的任務,但他繼續說,他在留學時期已認識我,他記得我是數屆冬令會的同工,也曾是他的小組組長。我非常驚訝,腦海中趕快在搜索一位說國語彭姓的弟兄的樣貌,但還是想不起有其人。後來他說,國語說不好,因為他的母語是粤語,這時我才依稀記起。雖事隔多年,我們都覺得這是見證神的恩典,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事奉神,依靠神,堅守所相信的。彭弟兄說,留學芝城時,每年年底,都和芝城聯合會的弟兄姐妹們開八小時車,去參加雙城教會在明尼蘇達州不同營地舉辦的中北華人基督徒冬令會,每次都獲益匪淺。 與彭弟兄的交談,又讓我記起有一年冬令會,印象特別深刻,營地是在明城的西北學院,大會講員之一是林道亮牧師,講題是:「天國人才」,經文用《提摩太後書》四章7-8節,他諄諄教導,提醒我們是天國的人才,神要求的是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祂,勤讀《聖經》,持守所信的道,盡忠職守,直等到主來。林牧師還教我們用這段經文唱一首短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芝城園地:教會消息

2020年1月      乘風拓展 黃茂林 芝加哥短宣中心在芝加哥與眾教會已建立了美好關係,並且攜手傳福音,每年暑假舉辦「耶穌愛芝城」的活動,並進行分區培訓和佈道,留下佳美事奉。去年11月舉辦感恩餐會,其中高潮時刻是黃茂林傳道的總幹事就職禮。黃傳道來自香港,在加拿大事奉多年,熱心傳福音,他在餐會中分享他的事奉心志,乘風拓展,興旺福音!下面摘要他當日分享的內容,彼此勉勵,一同繼續興旺福音。 和合本《聖經》把《使徒行傳》廿七章歸入保羅的第四次旅行佈道,其實這不是預設的旅行佈道,卻是成了一段最精彩的佈道之旅,並且經由神自己全權掌管下成就的。因為它從起初只是一段由上訴該撒所引起的長途旅程,卻締造了一次沒有「導演」的宣教之旅!在其中可看到福音如何乘載神的風向而傳揚開去。我看見了三個乘載神的風: 第一、乘著神旨意之風 這旅程路途波折重重,但是最終卻成就了神的心意,當中有很多轉折,起初全不看好或受歡迎,最後神的恩典與能力超越了人的罪惡及限制。比如,剛開始時保羅的建議被拒絕,後來卻得著全船的人;本沒有計劃到小島佈道,結果卻向島長和部落的人傳了福音等。 第二、乘著神聖靈之風 舊約希伯來文的「風」也作「靈」;主耶穌也曾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約翰福音》三章8節),主以風隨意流轉,帶來影響的特質類比聖靈的工作。旅程中保羅安慰眾人的話,就是神跟他講的話,似乎也是神回應他的禱告,保羅在禱告中抓著神,他就認識、並能順從神的靈的引領。 短宣中心願意一同等候神聖靈之帶領、明白祂在芝加哥如何作工,並與眾教會同心去配搭服事。我相信神在芝城的市中心區、郊區以相同或另類的佈道模式,神的靈必定有祂的心意! 參與佈道者都知道人悔改,必定是神的靈作工。所以,我們要學習仰望聖靈的工作,這才是福音的出路。保羅說:「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在佈道中,神聖靈的話語亮光是我們今天的需要!每年短宣中心,在年初都會招聚、統籌大芝加哥區的祈禱會,我們要切切地求神的靈動工,作牽動、推一把的角色。 第三、乘載著大時代環境之風 若不是旅途不斷被風所擾,保羅等人行程不會一拖再拖,慢行、轉船、最後遇巨風友拉革羅、丟貨減磅、以致棄船,並在荒蕪之島上岸。在神計劃之中,當然是神用得著人看為風浪之事。環顧北美及世界的狀況,我們正面對發達國家越發嚴重的道德敗壞。不同群體以人權作幌子,其實正侵害其他人的人權;國家和各州政府都在逐漸通過不同法律大幅度地把信仰邊緣化。敗壞之根源在於全面或很大程度地接受了極錯誤的世界觀和很多觀念。 還有,越來越多嬰兒潮人士退休,甚至在海外也會退休回來,加上政治氣候環境變化,其他地區特別如香港特區等,間接加劇反回流浪潮。芝加哥一向為美中重鎮,歷史淵源深厚,回美潮中必不乏曾在此工作及求學的一批人士,加上芝加哥本來也是退休熱點之一,我們祈求主使我們有預備,乘載神的旨意之風去作福音拓展,服事這地這世代的福音需要。盼望我們與芝加哥眾教會同心攜手,乘風拓展福音! 主內一家人 林天成牧師 愛加倍華人基督教會,2006年成立於印地安納州卡梅爾市,至今有13年歷史。因為這個城市華人越來越多,還有在美國出生的第二、第三代華裔,教會就成為他們認識基督的最好渠道。 2006-2009年,教會在神住電子公司(Telamon Corporation)交誼廳開始聚會,2009年得到Carmel United Methodist Church(卡梅爾衛理公會)同意,愛心借出Sandra Chapel給愛加倍教會使用,聚會直到如今,感謝神的供應。 教會的聚會、活動很熱鬧,適合各年齡層的人:星期天早上9:30「成人主日學」教導《聖經》;11:00主日崇拜,用華語講道,弟兄姊妹同心合意敬拜神;同時有兒童主日學、青少年主日學,讓不同年紀和背景的弟兄姊妹和兒孫,一起學習《聖經》,認識敬畏神,信耶穌接受祂作救主,成為基督徒,作神的兒女。 星期三晚上禱告會,為教會、弟兄姊妹、華人、國家、社會禱告。星期五晚上查經,鼓勵靈命長大成熟。星期五晚上還有職青小組,在Indy和Carmel工作的華人年輕基督徒,聚在一起分享、相交(Fellowship)、相助、相愛,也非常歡迎未信主的華人青年參加,聽福音信主。週間有不同的姊妹小組,姊妹們在一起學神的話,分享生活。 每年的節期,包括農曆年除夕和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復活節、感恩節、聖誕節,教會都舉辦活動、晚會、遊戲、音樂會、Pot Luck(一家一菜聚餐)和愛宴(免費餐會),邀請未信主的華人參加,讓愛加倍教會成為華人朋友的家,使弟兄姊妹和新朋友,在基督裡融合,成為一家人。牧師還提供免費的婚前輔導和已婚夫婦的婚姻輔導,期望可以幫助華人的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教會有這麼多的活動,一定有吸引您或滿足您需要的一些節目,誠懇邀請住在印地安納州卡梅爾市的弟兄姊妹或慕道的新朋友!教會的地址:621…

德州園地: (她(他)們的故事) 人生下半場——梁英振與承傳團契

2020年1月      整理/李玫 2016年,筆者開始了期盼許久的退休生活。在我看來,退休是退出職場進入另外一種新的生活狀態。如何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活得豐富精彩,是我退休後第一天就開始思考的問題,以及相應安排的生活內容。 正當我過著「獨善其身」的退休生活,並在忙碌快樂的各項活動中樂此不疲時,教會裡開始了一個新的事工——「承傳團契」,負責此團契的是Eugene。他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中文名字為梁英振,他不會講中文,在教會裡參加英文堂。平日我與他交流不多,只知道他退休後,離開出生並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加州,追隨兒子搬到休士頓;只知道他們夫妻經常旅行和參加短宣;只知道他們夫妻為了承傳團契跑前跑後上下忙碌。 一天,承傳團契午餐,我和Eugene夫婦同桌,自然而然地聊起承傳團契,聊起他的家庭、他的退休生活,以及他為什麼要推動「承傳團契」事工。 人生下半場 Eugene推薦給我一本書《人生下半場(Half Time)》。聽他侃侃而談這本書,感到他非常認同作者的觀念。作者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用橄欖球的上、下半場比喻人生退休前後的時間。退休的目的是做不一樣的事,若退休前的人生上半場是追求成功,那麼退休後的人生下半場同樣要活得精彩,則是從追求成功轉為追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書中也提出問題:你的墓誌銘上寫的什麼?上帝賜給你什麼才幹?在今後的年日裡,你要如何使用你的才幹? Eugene還談到另一本書《完美結局(Finishing Strong)》。作者史蒂夫‧法拉爾將基督徒人生喻為賽跑。或許我們人生的開始乏善可陳,行路坎坷不平;或許我們在人生跑道上曾摔倒;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個好的結局。Eugene特別強調說:「上帝不在乎我們的開始,而在乎我們的結束。」 退休後,有閒有錢,但是每個人卻活出不同的意義和層次。有的人承擔服侍孫輩的辛勞和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有的人四處旅遊;有的人發展愛好;有的人去做義工;有的人……其實就是如何看待退休,即人生價值觀的問題。 Eugene在58歲退休,本著從追求成功轉為追求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想法,開始人生下半場。 百倍增長 根據統計,從2011年開始到2030年,每一天有一萬個在「嬰兒潮」期出生的滿65歲。這個美國增長最快的群體,平均壽命90歲,控制大量的國家財富,大多數為祖父母,仍然工作或為政治活動的參與和貢獻。 教會也是社會的縮影。這一代不僅對教會有貢獻,而且對裝備下一代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個群體的繼續成長也至關重要。 作者鮑伯‧班福德下半場的人生使命是把美國基督徒潛在和巨大的力量發掘出來,他深信單打獨鬥是成不了大事的。Eugene作為積極推動教會「承傳團契」發起人,他的使命是配合教會承前啟後的目標,在教會為教會內外的退休人員搭建聯誼平台,一起做事,共同活出精彩。承傳團契的使命為「積極發動退休期的朋友們,為主耶穌和祂永遠的國而活,進入多方位精彩又有意義的豐盛生命!」 承傳事工分為五個方面:承傳健身和保養(注重身體)、承傳情緒(注重社交、關愛、人際關係)、承傳財務(注重經營財務管理)、承傳智力(注重思考,終身學習)、承傳靈命(注重心靈成長和門徒訓練)。 2017年秋季開始的承傳團契,每個月第二週和第四週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分門別類的健身操、太極、乒乓球、羽毛球、跳舞、畫畫、園藝、健康講座、財經講座等,每次還安排特別講員。可謂身、心、靈三方面,面面俱到。 Eugene談到2005年參加一次短宣,短宣隊伍中的美國人年齡從60歲到80歲。Eugene夫婦不僅自己短宣,同時組織和鼓勵大家一同短宣。2017年,大家去達拉斯參加祖父母營;2018年在西區教會舉辦祖父母營;2018年大陸短宣和越南短宣;2019年兩次越南短宣。越南短宣的特色之一,在生活上具體幫助山區貧困居民。如:幫助他們學習耕種等技能,幫助修建整理兒童少年活動場地,經濟上資助貧困家庭等等。 代代相傳 Eugene的父親是位虔誠的基督徒,雖然是個未受過教育的洗衣工,卻被上帝使用為當地教會的長老。靠著上帝奇妙的恩典,他撫養了五個孩子,自己有舒適的退休生活。根據父親的經歷,Eugene認識到上帝是他父親一生祝福的來源。因此,認識上帝、傳承信仰也是他們夫婦養育兒女的原則。 Eugene和路德夫婦倆有三個孩子,長子是個成功的企業融資管理人士,同時在教會裡擔任財務主管,大女兒是位舊金山貧民區的宣教士,小女兒在東亞宣教。他們夫婦二人認為孩子是屬於上帝的,為他們禱告,幫助他們成長,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找到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所做的一切都榮耀上帝。 兒子到萊斯大學讀企業管理,畢業之後留在休士頓工作。Eugene夫婦離開幾十年生活的加州,定居休士頓。他們和兒子購地,建造了連體、分居房。如今,他們可以陪伴三個孫兒享受天倫之樂,幫助他們成長。兒子當年16歲時,開始他第一次新加坡的海外短宣,2018年,長孫女16歲,他們又幫助她完成第一次廈門的海外短宣。 記得一次承傳團契活動中,邀請的講員是英文堂的白牧師,講題「成熟和恩典」,其中兩點令人反省:活出恩典和繼續接受恩典。俗語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這是指白髮人在世久了,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箴言》十一章30節:「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聖經裡多處讚美年長的,稱白髮是榮耀的冠冕。這種白髮人,活出上帝的恩典,結出聖靈的果子,成為晚輩的楷模,贏得晚輩的尊重。 在教會裡每次見到Eugene,精力充沛,滿臉喜樂,忙碌奔波的身影,我就心想:「Eugene不正是這樣的白髮人嗎!」

休士頓:共同服侍

2020年1月      梁德舜牧師 我1985至2008年牧養西南華人浸信會時,「角聲」籌劃在休士頓發展《號角》月報事工,讓我有份(作顧問)與同工們一同拓展,這是主賜我的恩典。直到如今,事工漸漸發展,有Nancy主任(角聲休士頓分會)、林呂寧華師母(輔導中心主任)和潘師母(《號角》月報德州版總協調)領導下,動員了各位弟兄姊妹,群策群力,辦得井井有條,為你們感恩。 猶憶昔日,有不少海外、外州、外城的病患者,得悉「角聲」在此的服侍,都發出呼聲請求接待、安排住宿和交通等事務,我們都全力以赴,結果病患者或家屬均感受基督的愛、基督徒的關懐,願意聆聽福音,甚至接受救恩,我也親自見證家屬信主加入教會、部分回到他們的城市也赴教會聚會。 各位,或許你我今天的服侍,可能未必能見到果效,請勿放棄;當那天我們在天家重聚時,有朋友告訴你,是因你的愛、關懷,通過各種困難和挑戰而認識主、接受救恩的。各位你的一點、他的一點、我的一點,我們共同服侍主,享受團隊服侍的喜樂! 記得《聖經‧馬太福音》十章42節:「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求主繼續眷顧我們各位在社區的服侍,彼此代禱和加油啦! (本文是退休的梁德舜牧師在角聲義工感恩餐會中的鼓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