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今天世界的和平有多脆弱?

2018年12月

今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休戰一百年的紀念日。第一次大戰被當時的人,稱為「結束所有戰爭的大戰」;當然這場戰爭,並沒有帶來人類持久的和平。這叫我們想到,今天世界的和平有多脆弱?
位處香港,我們留意到,漸入白熱化的中美貿易戰。一方面,習近平近期強調,中國不會走經濟帝國主義,政府會繼續開放國內市場,保障外資公司在中國境內的權益;而特朗普聲言,已接近與中國取得共識。11月30日的G20國家首領高峰會議,將成為舉世領袖的關注,期望習近平及特朗普的面對面會談,為貿易戰帶來和平。

貿易戰的展開
為何會有這場貿易戰?一邊我們可以指責特朗普的愚昧,還相信已過時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把國家的貿易赤字,誤解成國家財富的虧蝕,亦有可能特朗普,並非對經濟學這麼愚昧,乃是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他大打「美國優先」的旗幟,作政治上取勝之道,他利用貿易戰把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的威脅,使美國人忽略他,帶給國內的嚴重分裂。在美國最近的國會選舉中,可看到美國左派(以少數族裔利益為旗幟)與右派(以軍事和經濟強國為旗幟)的對立,愈來愈鮮明。
另一端,中國的和平崛起言論,一樣可能是平息內部衝突的手段。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一大部分是源自地方政府,及政府企業大量舉債投資建設。今天,中國面對重工業嚴重產能過盛,房地產求不應供,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債台高築,有利可圖的公共建設,機會愈來愈少,再加上環境污染、福利不足等難題,中央政府要回應眾多挑戰,施政可說是舉步為艱。
一路一帶是否一種轉移產能,以及流動資產過盛的一種手段?中國與中亞諸國經濟合作時,往往是中國貸款給外國政府,接著用這些貸款,聘用中國的公司開發基建。工程完畢後,成為中國海路貿易的工具,至於外國政府,仍要連本帶利還款給中國。很多外國的人民,覺得中國的援助,只是一種經濟侵略,但從國內政治上來看,習近平強調中國的和平崛起,其實是在揮舞國家民族主義,以轉移國民的視線,跟特朗普的做法同出一轍。
今天的貿易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何關係?第一次大戰是沒有人想開始的戰爭,也沒有像希特拉的邪惡主角。那時俄國相信奧匈帝國準備入侵,所以把大軍調至邊境;另一廂,奧匈帝國亦相信俄國準備入侵,並在摩拳擦掌。此外,德法兩個之間猜疑重重,德英之間有多年的軍事競爭。結果當奧匈帝國的承繼人被刺殺後,奧匈帝國及德國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企圖先發制人,本來是地區性的衝突,最後卻變成五年之久的世界大戰。
換句話說,當世界的大國政府,自義地高喊自己的無辜,對方才是邪惡的化身,政府都以國家民族主義的旗幟,去合理化政權時,世界亦開始日漸危險。到底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正視和疏理國家內部張力,而非把罪名都加到別人身上?

對中國人的評價
前美國駐華大使,本身是美籍華人的駱家輝,對中國人的評價值得我們思考:
1. 中國人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
2. 凡事喜歡搶,從出生搶床位到臨終搶墳地,從頭搶到尾。
3. 在大事上能忍氣吞聲,反之在小事上卻斤斤計較。
4. 能通過關係辦成的事,絕不通過正當途徑解決。
5. 計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並非受益者。
6. 動輒批判外界,卻很少反思自己。
7. 自己爽不爽沒關係,反正不能讓別人爽。
8. 不為朋友的成功歡呼,願為外人的悲慘捐助。
9. 不為強者的堅持伸手,願為弱者的妥協流淚。
10. 不願執行規則所累,寧願適應潛規則受罪。
11. 不為大家的利益奮鬥,願為大家的不幸怒吼。
12. 不為長遠未來謀福,願為眼前小利冒險。

人性的軟弱
上述這些文字實在令人不快,可是的確值得再三反思。作為信徒,我們深深地體會,人性的軟弱及其陰暗面,這些特質在國際舞台和人際關係中,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若要明白某一個國家、國民的行為表現,需要從了解、認識其歷史、經歷著手, 以上種種表現,容易展示在一些有生意頭腦、精打細算的人身上,例如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內,一個猶太裔人夏洛克(Shylock),正是這種人的經典。他的貪財、斤斤計較,叫人不寒而慄,可惜的是他成功之竅門。還記得美國名著《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嗎?其故事講述美國的暴發戶(突然發達者),那種對人的冷漠、無情、膚淺……。
中國長期經歷貧困、戰亂、被列強欺負,且經歷了十年文革。六十至七十年代成長的中國人,經歷過大量的不信任,甚至被至親出賣的慘痛,學會了維穩、少理閒事、凡事以和為貴等行為模式。對於這些歷史,可能遺下的創傷,近來又有為數不少的人,因各種緣由飛快地「富起來」。近年國家亦大肆標題地推動,精神文明、公德、誠信等美德,不過怎樣具體落實,真是談何容易?
另一方面,我們也理解中國之大、國民之眾,盼望年輕一代多開拓眼界,多了解,同時學習處理自己與國家的經歷,更學會多認識、尊重、包容,接納每個人亦有不同經歷的事實,實踐「要人怎樣待我、我先去怎樣待人」的教導。但願我們從歷史中學習,開拓富強、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