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知.惜. 寶貝兒) 將心比心

2018年11月
◇翁余惠珠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傳道書4: 9-12)
到底與人相處怎樣才可達致和諧,互相扶持的關係?在此,我分享一對兄弟由吵架變和好的經歷。某天的小休時段,弟弟忽然默默流淚,其他同學見狀隨即告訴我,之後他更哭起來。或許他遇到很大的屈委或無奈遭遇,若公開查問,會讓當事人感到尷尬,甚至引發更大的誤解。為免有不良後果,及維護那男生的尊嚴,於是我邀請他往另一間房坐下,並問清楚事情的始末。
他告訴我他哥哥逼其飲水,以致弄傷口腔,令他十分痛楚。聽後,我就對弟弟說:「稍後我會請他與我談談,之後再邀請你們一起,彼此講解發生甚麼事。」當他感到導師認真地處理這事,無言的眼淚也收乾了。不久我與哥哥傾談,他解說:「婆婆吩咐他要飲多些湯水,但他不太願意,所以我就幫他抬高水樽,結果他就流淚了,我也不清楚他為何要哭。」原來哥哥是用心良苦的,只可惜用錯方法。
事實上,處理任何誤解或衝突,最好由雙方直接解述,互相表達感受,這能省卻不少的誤解。當兩兄弟見面時,他們分別以自己的角度及所理解的情況,講述一次事情經過和感受。他們各自陳述完後,我問哥哥:「你知道弟弟剛換了兩隻門牙,現在上顎中間只有牙肉,如果被水樽直接碰撞,你認為他會怎樣呢?」;我也向弟弟講解:「平時你是否很少飲水,因此全家人都想你飲多些水,所以哥哥聽了家人的吩咐,才會這樣做?」。那刻哥哥知道了,並立即向弟弟道歉,接著一同快快樂樂地回班房。
雖然以上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不過若沒有好好處理,便可能將誤會所帶來的傷痛內化,進而破壞彼此的關係。另外,人們慣性以自己的角度與感受,為大前提去詮釋事物。其實處理糾紛時,必須聆聽雙方的各自表述,避免落入片面之詞的陷阱;然後鼓勵雙方從對方角度來理解糾紛,不但有助減低誤會,而且因著瞭解對方的心意或難處,會更願意包容、饒恕對方的「不是」,最終可回復親密的關係。盼望我們能常常將心比心,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