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擁抱身心健康 向情緒病說「不」

2018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張美儀、黃熾明、楊佩珊、胡明慧、唐泳欣、黃玲玲、吳洛曦、伍志婷、梁家如、周簡豔珍

我們常常很重視自己肢體的疼痛,每當出現不舒服,隨即會跑去求醫;其實我們還應留意內心的疾苦,以免產生情緒病。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指出,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困擾;可見我們t都有機會,遇到情緒病患者,甚至染上此疾病,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有關的病情。

情緒病的成因
情緒病不是由單一成因所形成的,它發病時並不明顯。根據香港心理衛生會研究顯示,情緒病是由多種誘發因素,互相影響而產生的,其中包括生理、心理、環境和遺傳等因素。
生理因素:因腦部的化學物質失調,令身心受到影響。
心理因素:個人的性格、能力或思想,出現過多負面情緒,使內心壓力遞增。
環境因素:生活壓力、重大轉變、酗酒和嗜藥等外界環境影響。
遺傳因素:父母或直屬親人患上情緒病,增加個人患病的風險。

情緒病的種類
香港常見的情緒病分別有抑鬱症、焦慮症、狂躁症和精神分裂症。

抑鬱症
此病使人長期處於情緒低落,內心缺乏自尊與自信,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也伴隨厭食、失眠的情況,甚至會有自殺傾向。

焦慮症
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會出現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時間大約5至10分鐘,此刻表現為極度緊張、憂慮,心跳加速,部分患者可能有類似心臟病發作般的胸悶、胸痛等狀況;慢性則是無明確及固定對象,持續提心吊膽和緊張恐懼,常會為小事而忐忑不安。

狂躁症
患者的情緒長期高昂,過度活躍。他們對事物有過度的反應,亦會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儘管睡眠不足,但仍自覺充滿能力,脾氣也變得暴躁。

精神分裂症
這疾病令患者思想紊亂,很難分辨孰真孰假,會顯現出幻覺,在清醒狀態下仍彷似發夢般。患者的行為十分古怪,但大部分時間安靜而內向,與常人無異,很少會有暴力的表現。對情感的反應時而過分敏感,時而麻木遲鈍。

如何有效預防
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要保持健康飲食,充足有效的睡眠。另外,適當的運動不僅讓人精力充沛,更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排走過多的壓力荷爾蒙。有研究發現,運動不單可以提升個人自信心及自我形象,還相應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多運動著實有益身心。
適度參與社交活動,除可充實生活外,同時讓自己的心靈快樂起來,有助減低患情緒病的風險。還有不妨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又或學習新事物,令自己擁有正面的情緒,以維持身心活躍。此外,多親親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讓腦袋放鬆,心情隨之變得美好。
當我們走到坎坷的道路時,千萬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反之要找可信任的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把心裡的苦悶傾倒出來,不但讓自己的心情舒暢,或許能得到别人有效的建議;另一方面,我們可嘗試從其他角度學習思考和處理問題。至於平日應積極保持與人接觸,分享快樂及憂愁,並且培養正向思維。
縱使情緒病是折磨人類的疾病,但只要我們做好預防措施,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我們就能擁有幸福美滿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