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調查報告顯示•港人情緒不佳

2018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張美儀、黃熾明、楊佩珊、胡明慧、唐泳欣、黃玲玲、吳洛曦、伍志婷、梁家如、周簡豔珍

現代人生活步伐緊張而急促,「嚴己嚴人」的生活態度,會造成不少精神壓力,在香港這個急促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市民受情緒困擾的情況愈加普遍。
「2017精神健康月」,由香港多個復康機構合辦,籌委會的研究工作小組,以隨機抽樣電話方式,成功訪問了1,000名15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問卷按照「世界衞生組織5項身心健康指標」制定,分析受訪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活動身分、住戶人數、住戶收入及子女數目之組別,比較其精神健康指數,同時視乎受訪者其他狀況評分。
由此得出2017年「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報告」,讓我們可瞭解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工作小組將身心健康指標的分數調整,最低由0分至100分為滿分。結果顯示,2017年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為59.75。研究指出,精神健康指數低於52分,意即個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處於不合格水準;介乎52至68分之間,為可接受水準;若分數達到72分或以上,為精神健康狀況良好。在2017年,26.5%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40.9%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處於可接受水準;32.6%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良好。
其中,女性(60.99分)比男性(58.38分)的精神健康平均得分為高。學生的精神健康指數為最高(64.65分),其次為待業 (62.91分)及退休人士(61.27分)。相對而言,全職工作受訪者(56.97分)及離婚/分居(45.37分)的精神健康顯著較差。調查指出,近25%在職人士及近20%學生分別認為,工作及學業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或頗負面的影響。各項詳細數據分析,可參考《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17》。
綜合以上的數據,顯示出香港人的精神健康,處於亞健康的水平,可謂是個隱形的禍患。因此,希望政府及精神健康服務團體,多關注市民的精神健康,加強治療與社區方面的支援;並針對不同對象,作精神健康教育,以助早期檢測和預防。另外,香港市民應共同協力,「摒棄歧視」,給有需要的人得到關心,免於歧視目光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