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從盈虧說謙卑

2018年7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22章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現),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
古人說:「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展。窪谷反得充盈,老舊反變新奇。少收反有利益,多得反而迷亂。」所以,聖人若以大道作為範式,就能治理天下。不標榜自己,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正確,才能彰顯真理。不自讚自誇,才有真正功勞。不自負驕矜,才有正常發展。正因為聖人不與世人相爭,所以天下也沒有誰能與他相爭。古人說的不錯:「委曲反能保全……」,這幾句並不是空話,實在能使人得到保全。

解讀
老子40章有一句話:「反者道之動。」這並不是說,老子說反話,但在老子書中,確實包含不少道理與常人所見不同,本章即為其一。
「反」之意思,實指「反回」。 要了解這個反,就要反回老子的世界觀。老子回看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在「對立」情況中「不斷」變化,永無休止,但是變化中的一切,都會反回原初盈滿和虧缺的狀況。
當老子反回宇宙的全體看事物時,所有曲、枉、窪、敝、少、多,只是暫時狀況,順着時間的推移,盈滿會變成虧缺,虧缺的又會盈滿,所以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這幾句話若從宇宙變化去看便不希奇,因為一切都有可能反回原狀。
這一個通透萬變的道理並不是老子發明的,老子只是引述古人的智慧來印證「道」之超然:「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佳方法。「抱一」,就是守道。
這個「一」,是指創生宇宙之道。39章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王弼注解:「一,數之始……也。」老子用「一」比喻「道」,十分明顯。道是一,是始源,宇宙的一切都有規劃,這規劃就是「盈」和「虧」的交替定律。
古人所說的曲、枉、窪、敝、少,是一種原初的虧缺狀態,但是虧缺是會回復盈滿的,所以變是全、直、盈、新、多。只是談到人事的時候,當「多」出現時便有問題了:不是變成少,而是出現「惑」,所謂「多則惑」,即是說盈滿會對人招致苦惱!
為什麼呢?這背後好像預定了一種假設:人性不濟,人自己出了問題。
世人雖能被動地去適應虧缺,但卻不懂得怎樣去處理虧滿。下文提出,那些叫人不能好好順應自然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的「自我」出了問題。什麼問題呢?這裡說了一些:「自見(現)、「自是」、「自伐」、「自矜」。24章又再將這四樣事情再說一遍。
天道對待萬物的手段本是公平和無私的,就是讓盈虧的定律周而復始運作,萬物順應自然。所以老子教人要「不爭」。能安於盈虧,生命才得到保全:「誠全而歸之。」萬物都能順從盈虧,但是世人就是偏偏要「爭」,偏偏不順從天道的安排!

反思
為什麼世人的「自我」偏偏與天道抗衡而形成苦惱?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宇宙之謎!但是基督的福音,卻給我們啓迪了這個人類與宇宙關係的奧袐:「人類」受造本有自由的選擇,但卻用了這個自由去「背逆」創造萬物之上帝。
背逆稱為「罪」,上帝說:「世人都犯了罪。」就是全人類對創造主權柄之抗衡和背逆。罪的本質是「驕傲」,這是一種從骨子裡的杇爛,所以人類的文明,都是朝着自我為大、自我為尊的方向發展。只有「謙卑」,世人才能得蒙上帝的恩寵。
希伯來民族和基督聖徒都認識一個道理:「上帝對抗驕傲(盈滿)的人,卻賜恩給謙卑的人。」這裡將盈和虧之定律說成盈和謙的心態,這話與古人在《易·謙卦·彖》所看到之盈謙百態,可謂異曲同工:「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只不過老子和易理家並不知道,最後掌握世人盈謙之賞罰者,唯有創造萬物之上帝。上帝賜予謙卑世人的最大恩典,乃是耶穌基督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