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江山如話) 尋常日子尋常事

2018年7月
◇李碧如

最近電視日劇台正在播放劇集《雛鳥》,看了幾集,都是紀錄六十年代的片段,勾起了很多回憶。
故事發生於1964年前後,女主角峰子本來居於茨城縣的鄉間,因為要尋找到東京打工卻突然人間蒸發的父親,中學畢業後,和幾位同學結伴來到東京一家收音機廠工作。那時的日本,大概處於經濟起飛階段,工廠福利甚好,除了對工人包食包住外,還在工餘提供合唱團活動,既可解離鄉別井打工的鄉愁,更增加女孩子們對工廠的歸屬感。
看著這群年輕女孩子的喜怒哀樂,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進入師範之前,曾在北角一家華資收音機廠當倉務員,負責分發更換零件給生產線。生產線上的女工,就像劇中女孩,把原子粒插入電路底板上,每人負責一小部分,最後用錫焊接固定。這種流水式生產線,必須保持速度,任何一個環節慢下來都會影響他人。工作是單調乏味的,每天從早到晚不斷重複同一動作,就像差利名片《摩登時代》描述的那樣。幸好,工廠既然製造收音機,反正要測試,聽收音機的廣播節目便是理所當然,所以廠裏一整天都響著喇叭,播放著不同節目。相信當年電台DJ能夠大紅大紫,與深受工廠女工歡迎不無關係。
《雛鳥》主角峰子每次發薪就到西餐廳吃一頓美食,從最便宜的炸薯餅開始,以吃到最昂貴的燉牛肉為目標。那時,我和朋友也是這樣,每次發薪就跑到中環皇上皇餐廳吃一頓「飛機餐」──其實不過是用托盤盛著的簡化版西餐──那時未有能力乘坐飛機,吃「飛機餐」便算夢想半成真。
半世紀焂忽飛逝,回頭看,尋常日子尋常事,都變成了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