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向爸B呼喚愛

2018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鄧玉蘭、鄭民豐、梁家如、周簡艷珍

古時,單親家庭的成因大多為喪偶。迄今離婚所造成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個存在悠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

爸媽離婚了‧是否因為我?
向日葵輔導中心林志霞女士,與樂云音樂及心理輔導項目總監曾澧喬先生均表示,首先父母離婚時,子女的年紀有多大?他們明白離婚是怎麼一回事嗎?不過對幼小的孩童,有些因失去爸爸的依附,讓他們覺得遺憾,甚至認為自己做錯了事,令父母離婚。他們與健全家庭相比,會產生自卑感。
一般而言,單親家庭的子女,欠缺安全感,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均受到影響;在自我實現方面的能力,相對會減低,但情況卻因人而異。其實有部分特殊個案,譬如父親有暴力傾向,或精神出現嚴重問題,如果他們在一起,反而對小孩的傷害更大;亦有媽媽很用心去栽培孩子,現在他已經成才了!

情緒與行為‧應密切留意
然而,他們指出單親家庭的子女,在情緒行為、學業和人際關係的表現,要視乎父母雙方,是否懂得和平商議及處理有關子女的事情。例如會否共同出席學校舉行的活動、聚會等。假若經常向子女表達負面情緒,不斷灌輸他們對方的錯處,這樣容易導致子女出現情緒不穩定,對父母產生怨恨,甚至暴力行為。
在學業方面,因無心向學,以致成績倒退。即使沒有在學校做實際的調查,但不難發現,單親家庭的子女,在表達或社交方面較弱的,佔較高的比例。艾瑞克森的理論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幼兒階段成長較好的,他們會很主動,反之則產生自責與內疚感;學齡兒童若妥善教育,將變得富有建設性和活力,相反便形成自卑;青少年期,如果懂得引導,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是甚麼,否則會變得角色混淆。所以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子女,這是非常關鍵的!

盡父母本分‧積極對人生
至於如何應付青少年戀愛的問題?林女士說:「這非常重要!我朋友的丈夫是個好例子。他與母親有很重的依附關係,在婚姻中讓她十分不開心。無論甚麼事情,他只向媽媽說,太太卻不知道,還有些決定不會跟她商量,最終他們離婚了。此外,我很欣賞鄭敬基先生及其前妻和她丈夫的處理方式。儘管他們緣盡了,但每次他探望兒女時,前妻的丈夫會主動把家中的鎖匙交給他,讓他可以與其兒女居住,他們會暫時離開。他的子女在和諧的環境下成長,能感受到父母,以及繼父這份真實的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幫助。」
叧外曾先生指出,母親若能重新定位,比如離婚後,與前夫變為互相照顧的角色,並建立積極正面及堅强的自我形象。那麼她的子女,不需要到處找異性,來填補缺失的愛!

鼓勵與支持‧增強自信心
面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個案,曾先生說:「我希望可以做到他們在情境上不是缺失,只是特殊情況,好像有些人沒有爸爸,但可以擁有美好的生活。同時邀請有類似情況的過來人,分享自身經歷,鼓勵和支持他們,讓他們能重拾自信。」
林女士則說:「作為輔導員需要用同理心去明白他們,他們也許不懂得表達,但我們了解他們的需要。身為基督徒的我,會用天父的話語,勸勉離異的夫婦,『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4節)。除了他們在過程中,持續給予子女愛、安全感、溫暖、信任、尊重與自尊外,我會告訴孩子,他們的父母在其心目中的位置,是永遠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