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 (理想家居) 含洋蔥的…團年飯

2018年3月
◇劉志海

在香港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節慶,至於春節對建造業來說就更加重視,無論業務更多與再忙也要暫停。同時為配合民工春運回鄉, 因此行內習慣在農曆年之前的一個多月便截單,報價或新訂單也免問,亦不願跨年。
年近歲晚,承建商﹙大判﹚們會設「年夜飯」宴請各人相聚,以慰勞年中無休的員工, 當然亦包括我這個室內設計師的同僚。 收爐在即,即使時間是趕急的,一切都只有待「開爐」啟市吧!

初次下廚的體驗

趁著這個喘息的檔期,剛周末我們數十名義工,在大清早浩浩盪盪的到達南昌邨「仁愛之家」,去體驗心懷大愛做小事。雖然平日我也有下廚,而在地盤指揮工程也號令半百,不過烹飪近百份的「大鑊飯」,可算是個初哥。只是負責摘菜、切蔥、浸冬菇、洗蠔鼓已有點狼狽,至於最重要的一環,當然交給義工大廚來煮會更勝任。
忙足整個早上,將食材分類、洗切、煲湯、煮飯。此外,是次召集義工服務的企業 ﹙廚櫃代理商﹚,除了出力之外,他們更添加餸菜,送來一隻大燒豬和數十隻切鷄,為宿友及街坊準備一頓比平日更豐富的團年午飯。期間,有學生義工負責宿舍大掃除,我們則搬運倉存物資,把善心人與商販捐贈的糧油食物,和從蔬菜市場收集回來的剩菜及蔬果分類。修女們都珍而重之地將蔬菜處理後,又教我如何包裹並放入雪櫃冷藏,作備存之用。縱使對比她們熟練的手勢,修女見我們手腳笨拙卻沒有稱奇,倒是嘴角和藹含笑的。

品嘗各種的滋味

切過大燒豬及切鷄後,還未敲放飯鐘,宿友和街坊已聞到飯香,上一秒看見一群漢子蹲在公園高談闊論,下一秒竟出奇地猶如小學生般在閘外乖乖的排隊輪候。
修女不太在意我們懂得分餸裝飯與否,她們只在乎分派的份量是否足夠,因為男士食量大,所以她們再三叮囑義工要多放些。另外,受惠者安靜地坐好,跟著一起背誦謝飯禱文,用膳後有秩序地把餐具送還。途經時不停地向修女和我們非常有禮貌的再三道謝。
當任務完成後,我們集結在剛才激戰的廚房,享用派餐後的剩餸湯飯,儘管已不是熱騰騰剛上碟的,但餓了的我和義工們謝飯後起筷吃,卻覺得份外美味,同時我未嚐過一頓如此滋味的團年飯;不單鷄有鷄味、菜有菜味,最重要的是我能夠吃到「仁愛之家」和中國人的情味!

仁愛之家小簡介

• 1950年,德蘭修女(1910-1997)於印度成立仁愛傳教女修會,收容和照顧小孩、病患及垂死者,為窮人中最貧窮的人服務。
• 仁愛傳教女修會四位修女於1983年來港,為被社會遺棄者服務。
• 德蘭修女曾於1984年到訪香港。
• 修會九十年代初獲政府安排在深水埗區成立「仁愛之家」,服務露宿者。
靠本地及外籍義工到中心準備膳食、協助清潔打掃,週末亦有義工為基層家庭孩童,提供免費功課輔導,致力奉行修會「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