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兒時味道) 八月十五的芋仔

2017年10月
◇永仁

從小到大,一到八月十五便一定食到平時甚少食的芋仔,媽媽會一早弄了芋仔在太陽下曬幾天,到中秋前便開一鍋熱水烚芋仔,弄好放置待涼便隨時可食。把芋仔剝皮後,有人愛點辣椒豉油食,我愛點砂糖吃,味道咸咸香香,真的好好好味!這已成為伴著我成長的味道,但這個節日傳統食品似乎已被忙碌的城市人淡忘了。

現在的中秋,商家早早開始了月餅促銷,當然月餅是過節最必不可少的。我小時候已喜歡吃月餅,因為非常愛吃蓮蓉,但每次吃月餅,我都是挑走蛋黃才吃,一來不喜歡它死實實又乾巴巴的黃色,一點也不吸引,二來不喜歡蛋黃配蓮蓉,那種味道好像怪怪的,爸爸總說我不識貨,不知道蛋黃愈多的月餅才愈矜貴。

啖著月餅,不期然回憶起小時候在屋邨過中秋的情況。晚飯後,各家各戶的小孩都會提著燈籠,在屋邨各處走或玩煲蠟,或胡亂找些東西來燒,總之是見到一大團火就興奮。到大一點,爸媽愛帶我們三姊妹到維園賞月,帶備一盒月餅和水果。小孩子那會賞月呢,其實就是拿著燈籠亂跑一通!餓了就吃一點月餅再跑,但吃月餅時,爸媽都會叫我望望月亮,然後我都會象徵式的說那句年年如是的話:「嘩!好圓啊!」就又跑走了。

有一年,媽給我買了一個白兔燈籠,一個有四輪,兔身有數不盡紙「毛」的可流動燈籠。這本來很漂亮,但我就是喜歡大家姐的楊桃燈籠。那時的燈籠都是以竹篦紥製的,再貼上彩色縐紙或玻璃紙。白兔燈籠雖然較大家姐的楊桃燈籠或二家姐的風琴式燈籠高級得多,但得不到楊桃燈籠,我心裡就是不舒服。後來,「一個唔覺意」,把白兔燈籠燒掉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唔覺意」可能是任性,不懂珍惜父母的愛。

燒了燈籠,中秋節會不會失去樂趣?絕對不會。我爸用現成的材料,親自動手製作燈籠給我,他用上應節水果沙田柚的皮製成「碌柚皮燈籠」,點起蠟燭份外好看,可以吊起來,也可以拖著走。

人大了,都沒有像小時候般期待中秋節了,直到去年,不在香港過節,抬頭看月亮好似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但我蠻懷念跟家人圍著一起吃月餅、玩燈籠的歲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