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人間有情) 千年一帝《十架頌》

2017年9月
◇賴子通

戰馬嘶鳴,所向披靡。努爾哈赤,奮戰五年,統一女真,締建八旗,創造滿文,建立後金。1618年發佈「七大恨」討明檄文。薩爾滸之戰重創明軍。皇太極繼位,參照明制,改名滿洲族,國號大清。崇禎末年,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1651年順治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懷柔與高壓並施。

不幸年僅廿四歲的順治帝病入膏肓,臨終急選繼位人。六個太子中只有九歲的福全和八歲的玄燁比較合適。順治帝與太后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派人徵詢欽天監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建議玄燁,理由是玄燁已出過天花(當時乃不治之症),有了免疫能力。順治帝和皇太后接納意見。玄燁便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滿清第四任皇帝康熙(1661-1722)。禍福相倚,滿臉麻子竟成了康熙的幸運標記。

康熙帝八歲登基,由四大臣輔政。大臣鰲拜專橫跋扈,廣植黨羽,目無君上。年少的康熙認識到必須除掉鰲拜才能實現親政。他挑選了一批忠誠可靠的少年,陪他練習布庫(摔跤),暗中組成親信衞隊。鰲拜不在意這些少年戲耍,沒起疑心。一天,鰲拜奉召到內庭觀看布庫遊戲,康熙出其不意一聲令下,布庫少年聯手擒捕鰲拜,並宣布其三十大罪。鰲拜集團宣告覆亡。

康熙勤政克己,平定三藩,協和民族,擴大版圖,重用儒臣,編纂典籍。他思想開放,常向西方傳教士學習天文、數學、地理、哲學等知識。更從而聽見了福音,曾被耶穌基督的一生深深感動,寫下著名的七言律詩《十架頌》: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詩句押韻悅耳,對仗工整。短短五十六字巧妙地鑲嵌一至十、百、千、萬的數目;還有寸、尺、丈的度量。從耶穌基督被捕,到釘在十字架的受苦歷程,康熙刻畫得準確生動,如在眼前。可惜後來爆發「禮儀之爭」,羅馬教廷諭令禁止中國信徒「尊孔祭祖」,也因此惹起康熙的憤怒,認為這些化外之民連敬孔祭祖的中國高尚傳統也不容許,於理不合,斷然禁止天主教在華傳教。

近代中國福音的火炬,竟熄滅於中國歷史上最渴慕《聖經》的皇帝手中。歷史總是這麼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