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創意分有無,皆依上帝造

2017年8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11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白話意譯:將所有三十根的木條安插在軸心才可製成一個車輪,所以車輪中空的地方,正就是它的用途。摶合陶泥作器具時,中空的地方是器具的用途。建造房屋要開鑿門窗,房屋有了空間才有用處。明白這個道理很重要,因為「有」所帶給人們生活上的利益,全賴「無」在發揮作用!

本章有一個主題:物品怎能成為有「用」?老子舉出三個例子:「有車(車輛)之用」、「有器(容器)之用」、「有室(居室)之用」。物品有用,乃來自物品之「有」。

其實「無」向來才是老子的中心思想,他追求虛、柔、退、讓,不爭持有,就是無的境界。本章「對比」無和有,並不是高擡有,而是表彰無,本章甚至用無去解釋「文明」的來歷,說所有物品皆產生自「無」:「當其無,有⋯⋯之用。」

有,指物品產生了,有車輛、器具、房屋,其他種種。無,本指製成物品所須利用的「空間」;如果沒有這空間,物品「不成形」也就不成物品,所以無也可指物品存在前的虛無狀態。

人類的文明建設,都是在無和有原理之互相配合下,發明品才能出現,文明才能產生。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先有「無」,後有「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所以整個人類的文明,可以解釋為人類怎樣利用無和有的配合去進行「創作」。但創作需求創意,就是人腦中的「想像」能力。想像力所需使用的「空間」,就是「無」的境界。但是一種憑空的想像力,並不含具任何物質或能量條件,它又怎能創造出千差萬殊的東西來?

一個沒有實體的「無」,怎能創出各種具體而實質的「有」?這是創造的奧祕,老子卻沒有解釋其源頭。但是耶穌之教讓我們知道,創造的根源乃在上帝;出於上帝的恩賜,人類更具有了「仿效」上帝創造的能力!
《創世記》說:「起初⋯⋯地是空虛混沌⋯⋯上帝說,要有⋯⋯就有了⋯⋯。」上帝從一個「不成形」的「無」,用「言語」(最具體的意念)就創造出繽紛萬「有」的宇宙來。

千千萬萬的年月,生生不息的眾生,正在不斷彰顯上帝的「創造性」:螻蟻自己會建築結構嚴密的窩丘;蜜蜂會創設六角形的蜂巢;蜘蛛會編織尖端科技所不能及的網羅⋯⋯但是這些都不及人類的創作⋯⋯
上帝在萬物出現的最後才造人,然後加上一句話:「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造人。」這就是說,只有人類懂得模仿上帝,利用無、有互生的想像去「創生」概念,「建造」文明,又秉承上帝的命令,用文明去「管理」大地。人類這種至高的創造性,正是上帝創造的標記。

但是人類背棄了上帝,所有文明建設便都走上背棄之末路。第二代的人類祖先已有很高等的文明:游牧制度、音樂技巧、金屬器材⋯⋯但是這一切的發明品,只能短暫滿足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慾望,不能養活靈性,讓人們重建與上帝的關係。

人類文明於是就充滿了以人類為中心的自大。上帝這樣慨歎人類的悖逆:「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我的民卻不留意(我)。」人類使用了上帝所賦予的創造性去創造文明,卻不承認創造的主,也不相信自己是從創造而來,這件事情多麼不合理!?

[讀者互動]問題:說人類使用了上帝所賦予的創造性去創造文明,卻不承認創造的主,也不相信自己是從創造而來,你認為這句話說得合理嗎?將答案寄回或傳回本報,即贈《耶穌論語》(耶穌談話全記錄)。本專欄從漢代語境講述福音,用中華文化介紹信仰,歡迎回饋:kamsinfo@h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