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有道: (在商言商) 公筷母匙(上)

2017年8月
◇蔡志輝

從報章上看到一則新聞:「根據《基因組研究》的研究報告,一個成人口腔裡的細菌平均有600多種,就像每一個人的指紋一樣人人不同。每一滴口水裡就有幾百萬株細菌,其中的細菌有些是有益的細菌,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有些是有害的細菌,會傳播疾病。」

交換細菌的商務應酬

從商多年,經常要跟不同的人吃飯應酬,十幾年前,許多香港人仍然不慣用公筷,眾人都用自己的筷子夾餸菜,眼看他們手上的筷子剛剛離開咀巴,隨即就被伸進到各款美味佳餚裡,口腔中含有大量細菌,這些細菌自然會粘附著在筷子上,沾滿口水的筷子將細菌傳到各碟餸菜裡,大家來一場口水及細菌交換嘉年華。
有些人更會每吃一口菜,就舔一舔筷子,隱約間能見到筷子與咀唇間藕斷絲連著多條口水絲,每一頓飯都觸目驚心,叫人膽顫心寒,毛骨悚然!

古已有之的公筷習慣

2013年沙士疫症之後,香港才開始流行用公筷,早前認識了一位資深名中醫,他告訴我:過往中國人一直都有優良的公筷傳統,只是近代華人社會不注重這方面的衞生問題,還誤以爲這是無分彼此的親切關係,其實是大錯特錯,更成為許多傳染病及嚴重危疾的源頭。

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公筷的故事:話說南宋開國君主宋高宗趙構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公筷使用者。由於皇帝每餐都有許多道菜餚,而宋高宗不愛吃肉,用餐主要吃些豆腐菜蔬,所以每次都有大量廚餘。按照宮中規矩,皇帝吃剩的飯菜會賞賜給某些太監和宮女,宋高宗因為不想其他人被逼吃他的口水,所以他堅持每餐都用公筷。現代人用公筷是避免自己被他人傳播細菌,主要是為自己著想;宋高宗則是為他人著想,不希望別人被逼吃他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