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 愛百合對逝者的祝福

2017年6月
◇梁家如

「每個人皆獨一無二,配得莊嚴的安息禮去送別和感念他!」愛百合有限公司牧養總監吳思源道出機構的使命。

愛百合於2013年成立,是由一群牧者、心理輔導員、場地設計及花藝師、音樂人以及禮儀師組成的專業安息殯儀服務團隊,服務對象是基督徒、天主徒及無宗教人士。吳總監指:「我們大部分的葬禮都會使用教堂,即使無宗教人士也喜愛,主要是場地莊嚴和氣氛寧謐,猶如婚禮般;此外教堂葬禮一般在早上舉行,不像其他殯儀館完成儀式已經夜深。」

度身訂造的葬禮

「以往出席別人的喪禮,我已留意到大多是一個標準程序,唱詩歌、祈禱,甚至講道內容也是相差無幾,只是逝者、名字和照片不同而已。縱使非基督教的喪禮情況亦是如此,這樣我認為不太好。」所以愛百合特別希望替逝者度身訂造葬禮,讓逝者的親友作紀念。

他續說:「每個葬禮都有一個主角,葬禮的意義是紀念逝者,我們很注意每個葬禮的內容,例如逝者生平的環節,以及我們跟家屬商議、交談,盡量希望可以給予對方關心,讓他們抒發對逝者的哀傷及思念情緒。我們的團隊抱著將心比心的態度做好每個細節,希望可以令他們得安慰。」

開辦殯儀服務

那麼為何想到會開辦殯儀服務,他接著說:「2010年看《禮儀師之奏鳴曲》,發覺原來殯儀服務可以做到很優美,想起香港的狀況確實不太理想,譬如現在舉行安息禮,隔壁可能正同時進行「破地獄」,還有祭品可能就放在你眼前,加上環境混亂和嘈雜,氣氛令人不安,因然產生改革的念頭。後來,跟老友和教友閒談,雖然想法相同,但他們覺得改變是很艱難的事。由於行內的複雜及特殊,以致行內人不用擔心生意,因而不思進取,就此我不服氣,想減少使用殯儀館,便開始向每間教堂的牧師詢問,儘管遇上很多的反對,但感謝主,有6間的教堂願意借出地方,最後就可以展開在教堂做出殯的工作。」

得著安慰

回顧愛合百過去四年的工作,他滿懷感恩地說:「感謝神!我們可以自負盈虧,但仍面對不少的挑戰。首先我們公司的客人分為兩方面,第一方面是網絡:他們主要是外國人;第二方面是口碑:我們不靠市場宣傳,因為我覺得在這個行業的作用其實不大,如果你做得好而出席的人感到貼心和欣賞,自然跟別人講,或者當身邊的人需要用殯儀服務時,他們就會推介!記得剛成立時,大約有一年的時間,因未有太多的口碑,只好一直等待,曾經試過整個月也沒有生意。」隨著日積月累及用心經營,他們漸漸看見成果。

找回尊嚴

他更憶述,「最深刻有一個客人的太太臨盆在即,胎兒卻不幸夭折,鑑於法律及醫學上定義為胚胎,即是沒有任何的法律證明文件及作醫療廢物處理,但他們認為不應是這樣,他來向我們求助,最後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可以從醫院認領遺體,繼而進行火化及舉辦安息禮,數日後他們舉行撒灰禮,事後他們非常感激能夠為胎兒找回尊嚴!」

吳總監總結,「死亡是必然,只是由送別他人變為他人送別。在這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葬禮,正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所以我們會提供最好的服務,使到送別的親友可以從憂傷中得到安慰和鼓舞。」他冀望機構將來能夠服務及幫助更多人。

吳思源強調,愛百合是以愛出發,陪伴逝者家屬籌劃一個美麗祥和,滿載敬意,讓親友釋懷的安息禮。

殯儀冷知識

五十年代的香港通常在屋企直接出殯,之後基於衛生條例及房屋面積逐漸變細,於是六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發牌。另外,教堂出殯其實早已存在,不過七、八十年代殯儀館普及化,加上不能在教堂內處理遺體,以及搬運不便,同時有些教友對此有負面的想法,所以使用教堂出殯的比例大幅下降。
根據現時香港法例凡所有宗教建築物(獨立教堂)包括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廟宇及道館,均可作宗教用途,例如婚禮及葬禮……。至於商業樓宇、學校或商場內的宗教團體因大廈公契的原故,而不能舉行葬禮。

為接受綜援及貧困逝者服務

愛百合伙拍非牟利機構「完美句號基金」,為無親無故的逝者、綜援及貧困逝者或家庭,提供廉宜的基督教殯儀服務。同時基金會的事工範圍包括:生命教育,臨終關懷,安息禮拜及後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