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基督上善若水!

2017年5月
◇姚錦燊

《道德經》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譯:「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水選擇居處,不嫌卑下;心中無欲,平靜如淵;樂贈好與,不自存留;言談不妄,信而有徵;治理依法,正大光明;盡職守責,全力而為;動靜舉止,不離常道。因為水不與萬物相爭,所以不會引來責怪。」

「善」是道德判斷,又是意志行為,「上善」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但老子說「上善若水」,「水」之善從何而來?

有兩點值得注意的:一、水稱為善,不在其「功用」或「利益」,不然善與不善就只在乎事物的功用和利益,這是功利之善,不是德性之善。

二、水稱為善,不是叫人模仿水之「特性」,這只是從水的一些現象去看道之本質。善之本體是「道」,水只是「幾於」(很像)道,本身不是道,要學習的是道不是水。

那麼合乎道,又像水之善是怎樣的善?就是「不爭」,前後兩次說不爭,可見是全章主旨。有關水之性,也應從不爭精神解讀。

不爭之德指甚麼?就是前一章「無私」之善,達到「不自生」(不先求自己生存)、「後其身」(自我退居於後)、「外其身」(自己利益放在一邊)的境界,樂意與人為善,不怕居於人後,兼且與世無爭!

水之不爭,因能「處眾人之所惡」,即甘願停留在人所認為卑濕污濁的地方。這是真正的甘心降卑,不是暫處卑下為求高升,以卑下作手段,高升為目的!

但是人望高處,水往低流,降卑不合人之天性,王弼說:「人惡卑也。」

這個降卑究竟是個怎樣的境界?是上帝降世為人的境界!基督降世,真正示範了降卑之至高境界,就是「虛己」:造物者將權能和矜貴完全「倒空」,成為一個血肉之軀,承受了人間最卑賤的待遇,接受奴隸的待遇,在十字架被人苦虐至死!

老子借水的滲透力無孔不入,引喻此無私之善的七種至高境界。這些境界卻在降世為人的神子身上一覽無遺:

一、「居善地」:降世不嫌卑下。神子不選擇生於宮廷顯族,而在貧民家庭,慶生排場欠奉,而且生在髒臭的馬槽。

二、「心善淵」:心中無欲,平和如水。他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學我⋯⋯享安息。」

三、「與善仁」:施予給人毫不保留。神子在十字架獻上生命,又這樣教訓人:「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四、「言善信」:他的言談沒有一句妄語:「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五、「正善治」:第57章說:「以正(正道)治國。」即光明正大,遵守常法。耶穌說:「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只是⋯⋯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位高者須能身處卑下,耶穌身體力行,逐個為門徒洗腳。

六、「事善能」:全力而為是水的特性。耶穌門徒也要以「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為出發點,凡事做到最好,「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

七、「動善時」:生活無時無刻不合乎道,《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片刻)離也。」耶穌常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表示一動一靜都依從上帝心意。

基督生平就是「不爭」之德的寫照:「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讀者互動]問題:你認為耶穌生平,能媲美老子所說水的七種善性嗎?答案寄回或傳至本報,即贈《耶穌論語》(耶穌談話全記錄)。本專欄從漢代語境講述福音,用中華文化思考信仰,歡迎回饋:kamsinfo@h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