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情話家常) 跟得媽媽

2017年5月
◇ 何羅乃萱

最近報載一位長大成人的青年,仍被媽媽視作孩子看待,「去到邊跟到邊」,陪行街、陪買衫,總之寸步不離。青年當然感到受困,也覺得失去尊嚴。只是他的媽媽,會明白孩子的感受想法嗎?

常覺得女人的細心本是優點,打理孩子的衣食住行,本是沒有問題的。但若變成每事都過問,連到外國唸大學都要當貼身隨從,至見工甚至認識男女朋友都要跟足,那就很過分了。

別以為這是個別例子,最近卻屢有所聞。就像他憂心忡忡跟我說,兒子最近交了一個愛玩的女友,影響學業,他決定要棒打鴛鴦。我跟他說:「那兒子可能轉為地下情,陽奉陰違!」

曾聽過一位孩子說:媽媽無處不在,但卻一點都不明白我!那是甚麼意思?

「就是媽媽在的時候,只是關心我的表演成績是否達標或拿到名次,但對我內心的恐懼驚惶,甚至沮喪失意都從不關心!」

「還常說,你瞧,表哥多醒目,甚麼比賽都拿第一,學學他吧!」

這些話聽在孩子心裡,就是比較,感覺無奈。

那要怎樣才能跟孩子聯繫?讓他感覺媽媽真的人在心在?這才是重要的問題。

首先第一步,「放下手機」。許多時候,我們邊跟孩子聊天邊看手機,大家都不專心,又怎能閱讀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是狠下心把手機放在一旁,不看不回,讓孩子知道我們多麼珍惜與渴望跟他溝通吧!

其次,就是「少說多問」。咱們女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長氣」,說了又說,總以為孩子沒聽進去。其實,他已能倒背如流,倒是我們對他的內心世界知道得太少。不如多問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如「今天學校有甚麼有趣的事情?」等,不要每一個問題都是繞著功課學業在轉。

再來,給一些支持鼓勵的回應。如「你這樣的想法很好,能再舉多點例子嗎?」,「嗯,說多點給我聽聽,我有興趣啊!」等等,都會鼓勵孩子學習多點表達自己。

最後,就是最難的,就是「別當跟得媽媽」。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該負的責任該愈來愈多,該自己走的路就讓他自己走,即使面對困難險阻,也讓他學習獨自面對,這樣他才能在風雨中茁壯成長,得著面對逆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