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天籟知音范欽慧

2017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賴子通、黃鳳儀、鄧玉蘭、梁家如、蘇綺梅及周簡艷珍

范欽慧著作:《搶救寂靜: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

「嗚嗚嗚」這短促的聲調是褐林鴞。「嘰嘰嘰」酷似煞車聲的,是紫嘯鶇。「你…回去!」、「你…還不回去!」這個近似人語的啼聲,是台灣小鶯。野地錄音師范欽慧噘起嘴巴,興奮地模仿著鳥兒啼鳴。

邂逅錄音不了情

大三那年,范欽慧課餘拿著一部walkman錄音機下鄉,製作了一個關於原住民的廣播節目,得了大專院校廣電比賽特優獎。她在美國念廣播電視電影碩士時開始賞鳥,希冀光是透過鳥叫聲,就能辨出鳥名。畢業後返台,她參與過「海闊天空的一代」教育專題製作,遇上很多對地方、環境、動植物、土地知之甚詳的老師。羨慕之餘也渴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這個念頭盤旋不下,至終毅然辭去雜誌社的工作,買了一台錄音機和專業咪高峰,欣然走進森林原野考察和錄音。1997年,她向教育廣播電台自薦一份《自然筆記》的節目計劃書,沒想到竟然通過了;更沒料到這節目日後為她闖出了一條姿采繽紛的道路。

野地錄音師范欽慧

廣播天籟說故事

為了製作《自然筆記》節目,范欽慧背著器材上山下海,走遍台灣,透過聲音來訴說不同的生命故事,用聽覺來素描大自然。逐漸在腦海構築出一幅台灣的「聲音地圖」。她知道什麼樣的季節,什麼樣的海拔,會聆聽到哪些動物的聲音。《自然筆記》廣播至今近20年,先後奪得五個廣播金鐘獎。

搶救寂靜為己任

范欽慧為寂靜的領域備受侵擾而煩惱之際,讀到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Gordon Hampton)所寫的《一平方英吋的寂靜》,講述戈登將印地安酋長送他的紅色煙斗石,放進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霍河雨林裡,那地被稱為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宣示捍衛那一平方英吋的寂靜,保存最原本的聲音與生態。這件小事後來竟改變四家民營航空公司的航線,不再飛過那片森林的上空。戈登又指出:「寂靜並非『沒有聲音』,而是『沒有人為介入的聲音』。寧靜地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是人類與生俱有的權利。寂靜使人心靈富足,維護大自然的寂靜就跟保育、減碳排放等等一樣重要」。范欽慧大受感動,跟戈登成為筆友,並且開始自己的守護聲音行動。她去到意大利、日本等地參與聲學研討會,將各地人們探索、維護聲音的訊息帶回台灣。到學校推廣聲音教育。這些經歷,都記錄在她寫的《搶救寂靜: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書中也介紹了許多自然、聲音與療癒的連結方式。

號召專才護聲景

在追隨聲音的旅程中,范欽慧連結了好些不同領域專長而志趣相投的人:昆蟲學家、動物學者、海洋工程學家、林務局巡山員、耳科學醫生、音樂家、歷史學者,組成「台灣聲景協會」(Soundscape Association of Taiwan)。以關注自然與人文聲景為目標,透過藝術與文化的觀點,達到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推動生物多樣性之保育政策。

守望寂靜聽妙音

蟋蟀、畫眉、草浪、溪流、雨滴、森林……都是不計酬勞的歌手,我們必須守護寂靜,為牠們保存可以發聲的舞臺,同時靜靜地欣賞豐富多變的曲目。天人合一,萬籟應和。多麼期許,香港也有如范欽慧的搶救寂靜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