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三月的冀盼

2017年3月
作者團隊: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梁永善牧師 基督教銘恩堂創堂牧師, 梁林天慧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
顧問團隊:許朝英先生 宣道出版社榮譽社長, 李炳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有限公司牧養總監

香港人過了一個暖和的新春,面對前面的日子總多了一份期待和盼望。

特首選舉提名期展開,有五位人士先後公佈角逐。候選人的近況經常由傳媒和社交媒體向我們報導,只可惜大部分的市民與選票無緣,但畢竟能關心、評論,這仍是寶貴的。

特首選舉五位候選人

五位候選人中(嚴格來說,他們是被提名的候選人,而不是特首一職的候選人,有點像外國的初選),三位被視為是建制派(葉劉淑儀、林鄭月娥、曾俊華),一位是較激進的民主派(梁國雄),最後一位大概可稱為獨立人士(胡國興)。

從負面的角度看,每個候選人都有他的包袱:葉劉當年推廿三條立法,弄得天怒人怨,她的硬朗作風,可能會加深社會的撕裂;林鄭為人較圓滑,有好的行政能力,卻在參選的決定中出爾反爾,不少人認為她笑裡(或是淚中)藏刀,比狠英更加狠;鬍鬚曾給人的感覺較溫和,他作特首或可減低社會中的一些戾氣,但他作財爺多年,年年低估盈餘,卻不願投放更多資源改善香港的福利,或是預備香港社會進入老人社會,他做了特首,大概也只是會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去行;長毛曾是英勇的民主戰士,但在參選的事上,他同樣以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他似乎已進入英雄暮年;胡官沒有任何政治後台,而且年事已高,只是陪跑的馬吧!

推諉責任的想法

如果我們只是抱著這些態度,其實是一種推諉責任的想法;我們好像在等待一個完美的候選人,既有中央的信任,又要深得民心,同時沒有過去的政治包袱,人際手段成熟,並且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英雌,那裡去找這樣的人?我們不要把寄望放在一個理想的特首,找不到時就自怨自艾;無論誰人做特首,都有他的優點,也有我們要留意的地方。

假如林鄭做特首,可能她可以減少政府議而不決的傾向,但以她過去的政績而言,可能會有更多「枱底」(雖然不一定是犯法的)的議決,那麼我們就盼望做傳媒的朋友,要加緊對政府的大小決定的監察,免得這些「枱底」議決成為純粹利益輸送的交易。如果鬍鬚曾真的是較易受民意影響的一位特首,在野的政黨就應該多團結,推出一些正面的建議,讓曾有決心和政治實力,去推行一些對香港有益,但北京/大財團不一定喜歡的選擇。

近期再翻閲公共政策在各國的發展與特定時空的經濟、人口、政治、價值觀,都有一定關聯,而政治舞台皆常作定時搖擺 (pendulum swing),再加上各國的政府體制皆設制衡機制,即使出現管治團隊變化,也不至於帶來過大動盪,影響民生及社會安定。

相對地看,香港的制度暫無可執政的反對黨,甚至沒有普及選舉而產生的政府,但卻長期享有言論自由、法治與眾多的媒體,在中央政府十分注重維持穏定的今天,民意對未來特首的支持,的確受到中央一定的重視。
培養作公民的素質

作為市民我們大可多操練自己,培養作良好公民的素質,如:大公無私、了解民情、不因人廢言、不貪贓枉法,以及更加的獨具慧眼,面對動輒採用煽情、色情、血腥,以達到嘩眾取寵(速銷)效果的媒體時,能清晰判斷。

作為信徒,我們更可多關心甚至參與表達爭取在上位者,採取更有效措施,保障老弱及有殘障人士、拉近貧富差距、維護家庭的整全性及健康發展(最高工時、夫妻共同撫養子女、分擔責任等議題)、社會整體重視誠信(打擊賭風及虛假宣傳、投機取巧風氣漫延)及關愛文化等。

至於有參選人提到得上主感召,或因上帝催速而參選等言論,我們不妨聽其言、觀其行,就如我們以不同態度,去解讀某參選人的公關技倆與政綱一樣,為求更真確地掌握某君的能力、心腸與態度。既不需要因一句話便去支持他/她,也不需因一句話定性他/她是一個偽君子,或是「借神過橋」。

也常聽到坊間有聲音説:「制度如不徹底改變,選出甚麼人都無濟於事」。這種觀點也未必絕對正確,當然領導者不免要走鋼繩,在誠實地向中央問責的同時,也盡量向中央爭取實現高度自治、維持本港特有優勢的空間,這絶非易事。制度不完美,不代表它就是一無是處,讓我們不忘為一個擅於虛心聆聽、以民為本、誠信與正直的政府,繼續獻上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