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江山如「話」) 接納死亡

2016年12月
李碧如

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給兒子的安魂曲》是一齣溫柔談論死亡的電影,沒有呼天搶地,沒有頓足嚎啕,雖然本該充滿哀愁,卻能教人坦然接納死亡。

電影對生命的無常和死亡的猝然到來描寫得很深刻。片子開始時,醫科生的兒子在上課,他打開墨水瓶,正準備寫筆記,就在那一刻,強光一閃,一切化成灰燼。而偏偏,許多人卻留下來了,包括兒子女友町子,包括媽媽。這生死之間,究竟是留下來的幸運,還是逝去的幸運呢?惡生厭死,人之常情,但面對巨大的死亡數字,留下來的除了悲傷,還有說不清的歉疚,這種悲傷和歉疚,終將伴隨一生。如何超越死亡之痛,是導演要說的話。

從中國人角度看,戲中媽媽是苦命的,丈夫戰前死於肺病,長子戰時在緬甸陣亡,相依為命的幼子則在廣島原爆中灰飛煙滅,剩下孤伶伶一人,生,還有什麼可戀?但導演沒有販賣悲情,他以兒子鬼魂回家來慰藉媽媽,從母子間的對話,觀眾一步一步了解戰爭為老百姓帶來多大的痛苦。85高齡的導演以其練達人情,敦厚地講出了老百姓反戰的心聲。

最欣賞片中媽媽勸告兒子女友町子要放下過去,更體貼地請她帶新男友來見面。這個片段非常溫暖,町子固然沒有忘記舊愛,但年輕人總得向前望,媽媽毫不自私,不因懷念愛兒而強留町子,那種寛宏體諒,散發的是人性光輝。

片中母親的工作是接生,每天為人迎接新生命,自己回到家中,卻是孑然一身,幸好她是天主教徒,正是她的信仰,讓她能夠在孤單中不失盼望。片末,母親跟著兒子離去,讓觀眾知道:她,以後不再有眼淚,不再有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