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社論) 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2016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陸志光、張春曉、林珊一、蕭樹偉、趙秀華、陳惠芳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情感,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很多科幻電影的情節,提及機械人的感情事宜時,往往就是故事的高潮。今年3月,全球的熱點是被譽為「人機世紀之戰」的圍棋大賽:Google旗下人工智能公司的「AlphaGo」,與南韓九段棋手、十八度榮獲世界棋王銜頭的李世石對戰。首場,李世石在3小時30分左右投降;「人機對弈」五局,李世石以總比分1:4負於AlphaGo。全球幾十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李世石接受記者訪問時,有喜、有愁、有悔、有恨、有尷尬,AlphaGo也有這些感受嗎?

一篇研究未來的文章頗為有趣,文中談及:由於科技進步,未來部分職業將被「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角色替代;短期內,如巴士司機、火車司機、繪圖員、大廈管理員、文字處理員等等;到了本世紀中,機械人科技進一步改善,甚至可以替代護士、侍應、保安員、消防員、軍人、外科醫生……不過文中並沒有提及老師、牧師、律師、政客及電台節目主持人!
也有人預測,將來心理輔導員都可以由電腦智能代替,但人人皆知,輔導員必須能感受到被輔導者的喜怒哀樂。當你發現電子輔導員的悲喜,原來是早被編寫出來的程式,會有何感覺?「愛」,是人工智能絕不可能取代的!

專家的預測或許真有一天夢想成真,就像立體打印技術,正在深入我們的生活,但能打印出來的物品,也只局限於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而許多東西卻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人人都不能否定其存在,比如人與人之間的愛、親情、靈魂等,這些東西不可以複製,也幸好不能被複製!讓我們從本質上去追尋它們最原始的根源。

中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著作《幸福了嗎》裡,引用過這樣的一段話:「人這一輩子要解決三個順序,這三個順序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他解釋說:「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終點是不可逆轉的,你已經隱約地看到終點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我所做的是不是有意義。財富積累得太多,如果無從消化的話,我積累的意義又在哪裡?出現的困惑太多,人必須要解決自己與內心之間的挑戰……」

的的確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科技成果和物質享受,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但卻永遠不可能真真正正安慰內心無止境的追求與惶恐,因為只有不可複製的,才是最難得也是最需要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