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得到真正的自由

2017年10月
熊燕

在這個IT互聯網時代,在這個買買買快餐式消費世界的欲望火車裡,耐心、等候、克制,似乎已然悄悄被迫退出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我願意,有什麼不可以?」儼然是自由瀟灑的代名詞了。
想吃就吃,即使沒有餓感!想買就買,哪管無處可放!還想再打會兒遊戲,雖然已深夜一點了……這些人都曾經是或眼下的你和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可以很快得到期待的滿足,但這種「即時」的滿足如同肥皂泡或冰淇淋,眼目和舌尖的快感消失融化得很快,然後留給心裡或深或淡的懊悔和自責。

如果你想結束這種令人沮喪的狀態,那麼你應該同意真正的自由是「做應該做的事」!可是「應該的事」,的確常常敵不過「想做的事」。

我很喜歡吃冰淇淋,進入夏天吃得就很快超量。一天早上剛起來,就有進入炎夏的感覺,早餐就從一根冰淇淋開始,那天是週末。午飯後清理完廚房,在乾淨的飯桌上鋪開「戰場」――批改作業,改到一半,不知是學生成績太糟糕還是天熱,就又想吃冰淇淋。當我從冰箱拿出冰淇淋,我同時想到兩點:第一、我計劃從今天開始,每天只能吃一根冰淇淋,而現在是第二根了!猶豫掙扎了一會,想吃的力量還是大過應該停止吃的提醒,到晚上睡覺前,因為批改了三個班的考卷,感到有點餓,決定「節制冰淇淋計劃」推遲到明天開始,於是又吃了第三根,那個冰冷甜蜜的感覺爽爽的!躺到床上想起開始了多次「今天又泡湯」的計劃,那個懊悔失望、生氣自責的感覺再次如約而至,一點而也……不……爽!

我想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嘗試過至少一個自律――「做應該的事」的計劃,那麼,怎樣實現這個自律的計劃而使它不致於擱淺呢?

首先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不要太難,比如天天都要吃冰淇淋的人,計劃開始就完全禁絕,強制執行一段時間後極易反彈,反而吃得更多。倒不如從低起點開始,比如每週有一天不吃,然後逐步減少。

第二,獎勵做出的努力。人在「放縱的自由裡」有短暫的快感,然後被懊悔等不良情緒代替。那麼,當你開始建立好習慣,進行自律計劃後,要讓自己「先苦後甜」,比如:做到了一週下來有一天沒吃冰淇淋,就獎勵自己做一件平常喜歡的事,如看一會兒電視、買雙漂亮襪子、跟好久不見的好友打個電話……為自己往正確的路上走而鼓掌。

第三,陪伴的力量。其實,從開始實行計劃時,最好就找一個忠心的朋友或在一個小組裡,陪伴監督你一起實施自律計劃。人天生怕苦、散漫,自律計劃很難靠一己之力善始善終。朋友的真心誠實的督促,加上建立違規受罰制度,比如:哪次沒完成計劃,甘願給監督人買個小禮物,以示誠懇和決心……只有付出代價,才會有成長。

第四,適量的循序漸進。從行為心理學來講,一個新習慣反覆到了21天開始建立。再拿「冰淇淋計劃」來說,每週增加一天不吃冰淇淋,到第四週就進入關鍵期:開始有力量「做應該的事」,嘗到做正確決定並實踐的自由和成就感和喜悅,但是「放縱的自由」欲望,會像逼到牆角的瘋狗,會想要做最後的反撲。

第五,堅持就是勝利。從21天到進入第90天,是取得真正成果前的「持久戰」,這個階段頂住了,基本上你的自律計劃就在你的生活模式領地上,牢固地佔有一席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