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彬彬君子的無奈

2015年12月
策劃及撰稿人:歐耀強、葉翹碧、周簡艷珍

去年冬日的一個下午,陽光燦爛,空氣異常清新。德嬋和外子在與友人午飯後,一起散步走過龐畢度中心附近的廣場。一陣如泣似怨的二胡聲飄進耳朵,拉的是《二泉映月》。演奏者嫻熟的技巧、準確深刻的演繹,牽引著他們循聲尋找。

在古舊的綠色小噴泉邊上,一位70來歲的亞裔男子坐在一張小板凳上,他頭髮花白凌亂,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自家剪的。他戴著墨鏡,低著頭,看不清容貌,修長的手指靈活地在二胡的弦線上撥弄,無疑是一位行家老手。優雅的樂聲述說著他心中的情思。此時,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周圍有七、八個行人駐足聆聽。一曲終了,有兩人放下幾枚銅板,其餘散開了。因為有些好奇,德嬋和先生近前與他攀談。

老先生氣度優雅,文質彬彬,面龐清秀,自稱來自天津,到巴黎已有數年。之前曾在某省級的樂團工作,由於老伴已病逝,他來法國投靠唯一的獨子,指望可以與兒子祖航相依度日。兒子原是中國公派留學生,學成後選擇留在法國工作,現在巴黎北郊租了間房子,接了老爸來度晚年。爺倆兒起初的日子還算好過,儘管繳了房租後所剩僅可餬口,但父慈子孝,溫馨自在。然而不久前兒子交了女朋友,情況改變了,房子窄小,三人同住就不方便了。加之女朋友同兒子一樣是獨生子女,不諳理家,不懂得憐恤老人的處境,言談舉止缺乏禮貌和愛心,老人在家常感到不被尊重,感覺像是多餘的一員。兒子最初會講幾句勸解的話,日子一久,也懶得理會了。老人心裡的鬱悶可想而知了。怎麼辦?是繼續留下,還是打道回國?幾番思量,總拿不定主意,因為國內的房子在出國前已處理了,回歸之後沒有住所,一切得重新來過。老伴走了,自覺沒有勇氣獨自生活;留下來,有親生兒子在跟前,然而想到自己在這裡別無親友,往後日子不知怎麼過,午夜夢迴,茫然不知身在何處。他屢屢在夢中呼喊愛妻的名字,淚流滿面,無人可訴,今天可以將久藏在心中的苦,向德嬋夫婦兩個陌生的同胞傾訴。

他拿著二胡在街頭巷尾演奏,討錢不是最終目的,只是需要傾訴內心的悲痛。德嬋夫婦默默地坐在他的身邊聽他說話,不知道該怎樣安慰他。在這世上,唯有主耶穌一定可以揹負他的重擔,給他予安慰。

臨別時,德嬋將包裡帶著的兩本《中信》月刊送給他,告訴他周日下午可以沿著書上印著的地址,尋找華人教會。相信只要他仰望主耶穌,便能卸下重擔,讓主帶領他走前面的道路。

其他專題文章

a href="http://cchc-herald.org/eu/?page_id=3843">(社論) 這是藝術世界
大地為畫板街頭是舞台
以藝養藝伯樂何處尋?
藝術之時代使命
苦樂參半 街頭賣藝
彬彬君子的無奈
向你述說我的世界
滿滿濃濃的意大利風情

2015年12月內容

專題智慧之窗天倫樂繽紛世界教會消息遊子情生命的旋律世界風情畫健康寶鑒珍饈百味家鄉消息生命線新聞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