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 戀愛是生命過程

2017年4月
芳子

《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是部內涵飽滿的戀愛故事,以鮮見的寫實風格與敘事詩筆觸,在倒敘(1-33集)中展開情愛探索;於回到現在進行時態的最後四集(34-38集),提出困惑——「人生就像一場考試,我們硬著頭皮進入考場,惴惴不安於答對答錯,卻未曾想過這些試題究竟有沒有正確答案!」

感悟,總是在經歷之後才姍姍來遲,就像葉散的時候明白歡聚,花謝的時候明白青春。女主角程韻在張愛玲故居前拍照時,險被騎自行車經過的冒失鬼撞倒──這人,正是男主角林方文。彩虹出現的一瞬,忘記路上有艱險,但與林方文的愛之旅,程韻一刻也未停止掙扎:渴望佔有,便要入侵他的世界;害怕失去,又要學會適可而止。這就像走鋼絲,要在儘量佔有與避免失去之間,小心翼翼地尋找平衝。

愛情,是裹著糖衣的眼淚?貪戀糖衣的甜,就得嚥下眼淚的鹹。如此,便只有兩種人可能幸福:一是不識糖衣,一是無視糖衣。程韻,兩種都不是,她對愛情的浪漫期盼是沒有雜質也沒有背叛,結果卻因畫家費歐娜與歌手葛米爾,兩度中途退場。

電視劇將張小嫻原著中的出軌改為誤會,令人性本能的展示更具張力。相信,是堅持的有力支撐,如果這堅持利於達成目標;懷疑,是瓦解的敏銳武器,如果這瓦解利於自我保護;付出與利用的分界,好像只在後知與先覺,誰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愛對方,卻都超出想像地愛自己!

這或許就是嚮往的愛情,跟所得到的往往是兩回事的原因?這種幻滅使人不敢愛,害怕痛痛快快愛過以後,更痛!林方文,大致也算這類人,渴望幸福卻又不相信幸福的存在。雖然作為當紅作詞人被追捧,但心的深處卻總洶湧著被遺棄的恐懼:四歲,母親出走;八歲,父親船難;相依為命的姐姐外出打工,他必須咬緊牙關抵擋承受不了的痛。從此,「沒有變過的街頭,我一個人走;想要買醉的時候,喝一個人的酒。」

於他,深情是擔不起的重擔,情話則是偶然兌現的謊言。可是,愛不起卻愛了,因為「被人等待的感覺是那麼溫暖」;想深愛卻又怕受傷,所以「不想我們的世界太過緊密交錯,我怕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你,但你卻無處不在。」於是,他不斷用消失來測驗自己能不能失去她,卻不料「在最需要的時候,你放棄了我;我一直恨,以愛的倍數。」

愛情的背面藏著什麼?法國大作家巴爾札克這樣揭示:「即使大部分人不知道愛情怎麽發生,但是一切生理上精神上的好感,仍然是從頭腦、感情或是本能的計算出發。男女之愛主要是一種自私的感情,而自私就是斤斤較量的計算。」

生活裡,我們總是自以為聰明,到頭來卻發現走錯了方向!想來,能夠幫助程韻與林方文們在逆流河中突破漩渦、游到對岸的,只有《聖經》──一本有關人生的完全指南,記錄著所有試題的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