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疫情中的人性光輝 ICU醫生訪談錄

2020年7月   

若妍

時值六月初,澳洲疫情已趨緩,各州政府正醞釀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及開放邊界。這次疫情究竟給醫護人員帶來怎樣的挑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天使們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今後,大眾又該如何防病抗疫?

5月底,筆者有幸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常年工作在ICU(重症監護室)的邢醫生,她有12年ICU臨床經驗,現為悉尼一家私立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醫生。

邢醫生以一貫的敬業態度為我們作了詳盡又專業的解答,現記錄如下,以饗讀者。

筆者:疫情開始的時候情況是怎麼樣的?

起初感覺很遙遠

邢醫生表示:疫情從一月份開始時,我們非常關注中國的新聞,並有所了解,但在澳洲大部分人感覺病毒離我們很遙遠,於自己沒有關係。同事間雖時有討論,但總體心態還處在觀望階段。直至三月份,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疫情爆發,尤其是Ryde醫院一位醫生病發,接著氣管插管,我們開始緊張起來。醫院裡還是存在兩種態度,一種是覺得沒關係,另一種是對中國的疫情了解多一些,對新冠病毒的不可捉摸性有一定的認識,就會比較重視。

戴口罩遭人誤解

邢醫生說:那時我開始戴口罩,卻遭到西方人的誤解。在電梯裡病人家屬質問我,為什麼戴口罩,你是否生病了?醫生護士都對我質問。其實,對外宣傳無需戴口罩,部分原因是醫院裡那時根本沒有口罩供應。

當疫情在英國全面爆發時,本地人感覺此事與他們近了許多,媒體開始每天追蹤報導,恐慌氣氛開始形成。從那時起,醫院考慮讓醫護人員穿防護服,但具體如何做大家都沒有概念,處於恐慌階段。

筆者:您所在的團隊最初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醫院快速採措施

邢醫生:醫院採取了各項措施,而且在一個月內就都完善起來,速度非常驚人。包括關閉一些普通病房;設立一些專門針對疑似病例的病房;在ICU設置兩個負壓病房,這個好處是有利於減少氣溶膠的發生;另有幾間正壓病房,對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有幫助;設置專門的收治陽性病人的病房;還對手術室做了準備,以便在緊急時隨時能轉化成病房。另外,限制探訪時間,探訪人數僅限一人。

醫院還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正確洗手、穿戴防護服,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培訓並通過測試。氣管插管,以及對疑似病人的臨床操作流程等,步驟十分詳細,培訓非常充分。麻醉師也接受相應的培訓以便在疫情嚴重時來幫助ICU醫生。另外,為防止醫護人員短缺,安排各科室護士到ICU輪轉,學習如何照顧危重病人。應該說我們醫院的準備工作是非常充分的。

此時,對於戴口罩,也從一開始的抵觸,到觀念的轉變,一致要求ICU每人必須戴口罩,並且每天換兩次。

筆者:是否收治過新冠患者?

邢醫生:對陽性病人的收治,一般是先入公立醫院,額滿的話,再入私立醫院。我們收治過一位陽性病人,該病人症狀較輕,後由政府轉至專門的隔離處。我們還收治過幾十位疑似病人,在等待測試結果期間,他們是被當作陽性病人來對待的。

筆者:据您的經驗,這次疫情中從測試、確診到醫治等各方面,澳洲的醫療體系作出的應對到底如何?

已建起有效體系

邢醫生:澳洲一開始不重視,沒有絲毫準備,但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系統還是做出了極快的反應,快速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應對措施,雖然有點僵化,但對一個全新的疾病,整體統一的醫療方案,的確在臨床上更有效、更系統。醫護人員也更能接受這種統一的處理方法。這些臨床操作流程,不斷得到及時的調整和補充,培訓也隨時更新。我們也借鑒國際上最新的醫療研究和報道,醫療方案隨時隨地都在更新和完善中。統一認識和行動,緊急情況下就不會慌亂,非常有效。

增加更多測試點

在病毒的測試上,原先悉尼只有Westmead醫院可以做,但很快就有很多測試點被建立,有一整套篩選方案,問題也很規範化,不會造成混亂、漏差或過多的檢測,有效地保證了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利用。唯一不足是測試結果等待時間長,原來需24至72小時,目前已縮短至12小時。在病人等待期間,要當作陽性病人對待,意味著由一對一的護士,穿上防護服來看護,這樣浪費了很多資源。希望澳洲的檢測技術能儘快得到改善。

關於醫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基本上是輔助治療。對國際上的醫療動態,我們隨時關注和學習著。目前對羥氯奎和瑞德西韋這兩個藥的應用效果一直在關注中,澳洲還沒有正式啓用。我們了解到,在中國,中醫療法被採用,但因不符合澳洲國情,也沒有數據證明其有效性,因而這裡不會採用。

總之,澳洲的整體調控和措施非常到位,防疫的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主動要求上前線

在被問及這次疫情對她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時,邢醫生談道:面對病毒產生恐懼、退縮是人之常情,但即便在最初十分簡陋的防護條件下,絕大部分醫護人員都秉承了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沒有打退堂鼓,沒有人不來上班。相反的,許多單身、年輕的護士都積極要求去危重病房,讓年老的護士可以留在普通病房,免受感染的威脅。

病人安危放首位

在ICU,若有疑似危重病人,醫生護士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都是盡最大努力搶救病人,雖然有害怕,但還是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這裡沒有口號或動員,職業道德和人性的光輝得到充分體現。以前,我是作為醫生,來醫治和祝福病人,這次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救治過程中,隨時有可能受到感染,成為病人。從一開始的隔水觀望,到身臨其境,有些恐慌,再到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做好充分準備,從而能坦然面對,這一路的心理歷程,讓我對自己這個職業的責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感悟生命的可貴,要珍惜生命。其實全國上下,各行各業,包括警察、清潔工,都在無私地奉獻著。這次疫情讓我領悟到今後要盡最大努力救死扶傷,做好醫生的職責。

防病抗疫勿鬆懈

訪談最後,筆者請邢醫生對本報廣大讀者就防病抗疫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和忠告,邢醫生談道:

隨著國家對各種限制的放寬,今後邊境的逐步開放,第二波、第三波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一直存在,防病抗疫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澳洲目前疫情有所緩解,但病毒並未消除,我們對病毒的了解還很有限,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病毒的傳染性和危害性是巨大的,它帶來的後遺症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顯示出來。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是每個人的責任。具體來說,保持社交距離;在公共場合接觸過物體表面,再接觸口、臉、鼻之前要洗手,勤洗手非常必要;在人多的公共場所,我個人認為戴口罩是一道保護屏障;有基礎疾病的,應該接種流感疫苗;提高個人免疫力,勞逸結合,睡眠充足,適當鍛煉,營養均衡;避免情緒緊張、焦慮或思慮過度等。有些人熱衷於補充維生素C、A、D或鋅,目前這還是有爭議的,有報導說維生素會增加ACE2在體內的數量,而ACE2這個酶的增加,會加強病毒進入細胞的能力,從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當然這還沒有實際的實驗數據來證明。

總之,對待病毒,在戰略上要藐視它,在戰術上要重視它,保持警惕性,同時也能輕鬆應對。

美善德行從神來

到此,採訪告一段落,感謝邢醫生的熱心,在百忙之中為本報讀者提供專業的信息和建議。生活在澳洲是幸運的,有優良的醫療系統,更有無數像邢醫生這樣日夜堅守在抗疫前線的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竭盡職守。

邢醫生尚未信耶穌,但對基督教有好感。《聖經》中記載「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紀》一章26節)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被造的,人性中的美善,在急難中迸發的勇氣、意志力和德行,歸根結底是從造物主——永生神那裡來的。盼望邢醫生及更多的醫護人員早日被聖靈感動,認識這位獨一的真神,在治病救人中榮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