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E時代,閱讀需要救贖 ──讀《大閱讀家》

2019年10月     

王錦

十幾年前坐火車上班,車廂裡的人們大多手捧書籍。現在坐火車,人們手中的書換成了手機。我們不說別人,看看家中的親人,再看看教會的弟兄姐妹,還在認真讀紙質《聖經》和書籍的有多少?

孩子在閱讀時被塑造

前天晚上,八歲的兒子對我說:「媽媽,等一下妹妹睡了,你可以到我房間和我一起讀書嗎?」這是屬於我和兒子美好的閱讀時間,先是各看各的書,然後我為他朗讀。想起漢東尼(Tony Reinke)在《大閱讀家》一書中說:孩子閱讀時,就會被塑造。兒子愛讀書,我很欣慰。然而,我不確定他進入青春期後是否會受這個E時代影響而遠離書籍。如漢東尼所說,現在人們面臨以下四種試探:片段式的瀏覽(相對於「持續性的完整理解」),回應(相對於「思考」),隨時可以得到的資訊(相對於「緩慢消化吸收的人生智慧」),腦海中匆匆掠過(相對於「內心裡歡喜接受」)。

神學思考與實用建議

《大閱讀家》是台灣校園出版社於2018年2月翻譯出版的好書,值得推薦。本書的寫作目的是什麼?它與一般的教人閱讀的書籍有何不同?特別是在這個快餐文化和3c產品充斥的E時代,它又會帶給我們哪些思考?我認為,《大閱讀家》不僅僅是為任何一位想要讀書的基督徒所寫,更是為我們每一位基督徒。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閱讀的神學思考,這部分為我們如何閱讀、為何閱讀打下了理論根基,更加清楚閱讀在信仰中的屬靈意義,以及建立閱讀的「洞察力」(根據真理判斷內容)是多麼重要;第二部分是閱讀的實用建議,探討如何選擇好書、如何找時間讀書,以及如何開開心心地(而非不甘不願地)悠遊書海。作者在行文中舉例說明時列出了許多書籍,討論了閱讀的優先次序,不讀書會有何損失,如何看待非基督徒作品,電子書籍的優缺點,網絡如何殘害閱讀,培養讀書人,成為健康讀者等等。

終極座標與優先次序

作者漢東尼的閱讀優先次序是這樣的:

  1. 閱讀《聖經》。他說:《聖經》是我們閱讀每一本書所依循的終極座標。人類的著作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智慧或提升靈性,但只有神啟示的話語永遠長存。
  2. 為了認識基督並以基督為樂而閱讀。閱讀已故神學家及當代屬靈作家的作品。
  3. 為了激起屬靈的反思而閱讀。比如,閱讀基督徒小說家的作品,基督徒的傳記,基督徒詩人的詩歌。
  4. 為了引起個人的改變而閱讀。基督徒作家關於婚姻、親子、兩性、憂鬱、工作等等這類關注個人成長的作品。
  5. 為了追求職業的卓越而閱讀。對個人工作與學習有幫助的實用書籍。
  6. 為了欣賞美好的故事而閱讀。非基督教文學類作品,如詩歌、小說、傳記、歷史等。作者說:閱讀是一種艱難的樂趣,因為要求紀律、勤勉與專注。不過,就像其他任何樂趣一樣,閱讀也可以成為榮耀神的樂趣。
    是的,我們不是為了讀書去讀書,是為了榮耀神。如果不清楚為何讀書,不清楚為何要以《聖經》作為第一本書去認真研讀,我們讀再多的書都是枉然。讀《聖經》幫助我們建立屬靈的洞察力。《聖經》所啟示的就是耶穌基督。漢東尼說:基督是所有洞察力的基本要素。一旦神開啟了我們屬靈的心眼,我們的閱讀就能滋養靈性——不論所讀的是十誡、系統神學、鄧恩的詩作、魯益師的《納尼亞傳奇》,或是一本微生物學的教科書。

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我在幫助孩子們建立好的讀書習慣時,《聖經》是每日必讀。看完《大閱讀家》之後,我更加清晰孩子們價值觀、閱讀能力的培養等,一定要以《聖經》為基礎。特別是愛讀想象文學、奇幻文學的兒子,他告訴我: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不排斥他讀那類書籍,但我首先要確定他是否明白《聖經》的教導。其次才是教他學習如何閱讀,這也是我需要不斷學習的。

激發閱讀熱情與希望

如果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不是那麼容易讀,不妨看看漢東尼的建議。他擷取艾德勒的智慧,總結出一套學習成果,非常值得借鑒。
北大中文系教授洪子誠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生命史;一個人的生命狀態如何變化,會在閱讀裡留下痕跡。
也許你會說,在如今這個E時代,閱讀是極大的挑戰。《大閱讀家》推薦序三的作者馬漢寧牧師(C.J. Mahaney)曾經是不看書的癮君子,然而,福音不僅改變了他的生命,也點燃了他對閱讀的渴望。
除了個人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家長鼓勵孩子閱讀,教會的牧者或屬靈領袖也應該推動會友去閱讀。誠如馬漢寧所說:閱讀總是與操練脫不了關係。
漢東尼的《大閱讀家》這本書會激發你對閱讀的熱情,而且充滿希望。他會帶我們在閱讀中,高舉基督的十架。
E時代,閱讀,需要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