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
張仲騏
今年七月,西方教會界打響了幾個晴天霹靂,都來自於一位知名作家牧師:約書亞•哈利斯(Joshua Harris)。哈利斯是1997年的暢銷書《不再約會》(I Kissed Dating Goodbye)的作者。這本書被許多年輕基督徒視為「婚友守則」,也讓哈利斯一砲而紅,成為教會界的明星。同年,哈利斯加入馬利蘭州「生命之約教會」(Covenant Life Church)牧會,並於2004年升為主任牧師。該教會約有2000名會友。
去年,哈利斯出了一部紀錄片,叫做《不再約會——我倖存了》 (I Survived I Kissed Dating Goodbye)。在這部片裡,哈利斯公開收回《不再約會》裡面的觀點,並宣布停止出版此書。可想而知,這部片子引起一陣波瀾,讓許多人議論紛紛。然而這只是風雨的前夕。今年七月,哈利斯在Instagram宣布與結婚22年的妻子分居。幾天之後宣布離婚。再過幾天,他宣布放棄基督教信仰、離開基督教。
因著哈利斯的名氣,他一連串Instagram留言吸引了教會內外的目光,領袖們也紛紛為這事作出評論。哈利斯年紀輕輕(21歲)就成為暢銷書作家,是基督徒交往、婚姻指導的權威,並擔任巨型教會的牧者數十年,如今不僅離婚,更放棄基督教信仰,這是怎麼回事?我們當如何解讀?
首先,哈利斯事件告訴我們,讓一個人沒有經過信仰的栽培就成為教會領袖,是一件危險的事。哈利斯雖然生長於基督教家庭,但他寫《不再約會》的時候太年輕。他的婚姻觀,比較像是對於當時性開放文化的一個反彈,而不是深思熟慮之後對神話語的解讀。《不再約會》把處於性開放文化中的基督徒趕到潔癖症律法主義裡面。年輕人看過這本書之後不敢跟異性交談、不敢跟異性做朋友、不敢約會;以「潔身自愛」、「守貞」、「婚姻」為屬靈健康的指標,而不是《聖經》所啟示的:信徒在基督裡是蒙恩的罪人。哈利斯的信仰有缺陷。當他的教導被當成維他命那樣隨意服用的時候,不但不會給人帶來益處,反而造成損害。
第二,哈利斯事件顯示出教會染上了「名人文化」(Celebrity Culture)的疾病。哈利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重量級的牧者,是因為教會看重個人的才華、風采和魅力,勝於看重《聖經》對於領袖的要求。《聖經》要求教會領袖在生活、靈命和知識上都必須高於其他信徒(參《提摩太前書》三章)。他們的信心要受到苦難的試煉(《彼得前書》一章7節)、時間的考驗,還需要善於教導、不貪財(《提摩太前書》三章2-10節)等。哈利斯還沒經歷過這些考驗,就被保送成為領袖,因為教會的「名人文化」為他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除了哈利斯之外,我們在Mark Driscoll、James Macdonald和Tullian Tchividjian身上也看見類似的例子。這些名牧具有極高的風采和魅力,他們吸引了廣大群眾,牧養著大型教會,而教會也把他們當成明星來供奉。教會對他們的品格缺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斷為他們圓場,直到犯下不可收拾的錯誤之後才把他們革職。這對牧者和教會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傷害,而這就是與「名人文化」妥協的後果。「名人文化」給西方教會的影響,可以作為我們華人教會的鑒戒。我們對教會領袖的要求,應當以《聖經》的原則為依據,而不是跟著世俗的喜好走。
第三,哈利斯的問題還有另一個層面,因為他不只是跌倒犯罪,他還宣稱離開了基督教信仰。基督徒犯罪之後還是基督徒,受到懲誡之後,仍會被接納為教會一份子(參《哥林多前書》五章)。但是「離棄信仰」與「叛教」則屬於另一個範疇,跟「犯罪」不能相提並論。《希伯來書》六章4節提到:「論到那些蒙了光照,嚐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嚐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耶穌說:「褻瀆聖靈的,永不得赦免。」(《馬可福音》三章29節)基督徒若是犯罪,仍然可以藉著聖靈的引導,透過基督的代贖,重新與天父和好。但如果是離棄信仰,就等於把自己隔絕在基督的聖約之外;不僅失去基督赦罪之恩,更褻瀆了施行救恩的聖靈。這是一件嚴肅的事。《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他們不能重新懊悔」;耶穌基督也說:「他們永不得赦免。」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約書亞•哈利斯參與在聖工當中,比一般信徒蒙了更大的光照,嚐過更大的天恩,但福音顯然沒有滲透到他的生命裡。他就像使徒約翰所說:「他們出去,顯明不是屬我們的。」(《約翰一書》二章19節)我們只能盼望,哈利斯有一天能夠真正明白福音,並且真心悔改,並祈求神開恩憐憫,使他得救。
哈利斯事件,讓人聯想到當掃羅王戰死沙場的時候,大衛做的一首詩。這首詩裡大衛嘆到:「英雄何竟仆倒!」(《撒母耳記下》一章27節)掃羅王是以色列的君王,是神國的領導,但他卻是「名人文化」的產物。他英俊、高大、家世良好(參《撒母耳記上》九章1-2節),眾人都喜歡他作王。但他的能力、經歷和膽識缺乏試驗,靈性和信心更是軟弱無力。最終他離棄了神,以至於被神離棄。「英雄何竟仆倒!」這也是我們的嘆息,也要成為我們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