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
易多馬
關於魚體的花色,可以用以偽裝(請看《號角》月報11月14版文章),還用來表明自己的身分。一般毒性的魚類,其身體的外形頗為怪異和特有的花色,以表明牠不是好惹的,是不好吃的一類。如鮋科之簑鮋(俗稱獅子魚),形狀既特別而魚體花色頗鮮艷。又如魨科的箱河魨、二四河魨、四齒河魨(俗稱雞泡魚)等等,身型都是醜陋的。這些魚靠身上的花色來辨別同類,以致達成群結隊,和交配的目的。
此外,有些魚類存著兩種花色以達成不同的作用。魚體大部分是偽裝的花色,但身體上某一個部位會有個頗突出的標記。這個辨別的標記巧妙地放在鰭上,當魚遇上危險時,即將標記收起來,須用時才張開鰭來達到辨別的作用。魚類這個辨別的標記多放在不明顯的部位,如尾部或尾柄之處,最明顯是笛鯛魚(俗稱火點)。還有,不少魚種的雄魚與雌魚的花色不同,如藻食魚的鸚鯛(俗稱哨牙妹),鸚哥魚科的青衣等等。
有趣的是,魚體花色因著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如旗魚上釣因著掙扎,其身體兩側會發出強光,如霓紅燈管一般發出強烈而且有圖型、有色彩的光。青魽追捕獵物時,狂追不捨時會冒火,體側中央通過眼睛的縱線就會發黑,牠愈追不到愈怒氣上升,這條線就愈加發黑了。
當魚遇到危險或恐懼時,牠身體的顏色也起變化。冧蚌(澳洲稱黑魚)於正常情況下其身體花色是淡青色,若受到驚嚇時則變為深藍色。冧蚌剛離水時還保持淡青色,但很快就會轉黑色了,相信很多釣魚者都有此經驗。那些礁石區域的魚類,出水後身體的花色也都變化,有些變化還相當大,多半是出於恐懼和環境變化的因素。離開水域乃魚料想不到的環境,牠因著恐懼的本能,身上的花色就改變。
魚體的這些變化,讓人驚嘆造物主的奇妙創造,正如《聖經・詩篇》第一百零四篇24節所說:「耶和華啊,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祢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