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
曾小潔
潘若明姊妹曾經問過一個14歲患過痲瘋病的女孩:「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被愛!」女孩回答道。
是的!他們這一群人需要被愛。
萌發帶職事奉的心
潘若明姊妹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基督教家庭。1978年,她從香港那打素醫院護士學校畢業,學的是護士和助產士專業。在校期間接觸到一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跨文化帶職事奉的基督徒,受到他们的影響,她對帶職事奉很感興趣,希望有一天也能像那些人一樣帶職服事。
潘若明姊妹展開了她的訪宣計劃,她想確認三樣事情:服侍什麼樣的群體;屬哪個機構;去哪個工場;應該是神對她的呼召,而不是自己的意思。她說:如果這是神要她走的路,神一定會帶領她,為她開路。
1984年她開始訪宣第一站,去了印度的醫院做義工;1985年第二站,她去泰國的北部鄉下,從事福音戒毒工作;1987年第三站,她去了日本的千葉縣,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在尼泊爾服侍痲瘋病患者的日本護士。
訪宣完回到香港,潘若明姊妹在香港的聯合醫院骨科接觸到一位曾經患過痲瘋病的病患者,看到了痲瘋病患者被人拒絕的痛苦以及對愛的渴求;如果沒有人敢接觸他們,他們就不知道神的愛,這需要有人將神的愛分享給他們。九年的祈禱,潘若明姊妹覺得這是神的奇妙,一步步為她的帶職事奉開路,感動她用她的專業去服事痲瘋病患者。
踏上尼泊爾帶職事奉之路
她向英國的國際痲瘋救濟會申請成為他们的成員,做跨文化帶職事奉者。很快機構接受了她的申請,派她去尼泊爾服事那裡的痲瘋病人。並告訴她,他們正需要一位華人醫務人員,她成為這個機構第一個華人員工,並由她所屬的香港播道會「窩福堂」支持。1993年,她踏上了去尼泊爾帶職事奉之路。
1993至2000年,她在尼泊爾的痲瘋病診所工作。去之前半年她要在印度接受培訓,當她知道了更多關於痲瘋病的知識時,產生了恐懼,一是怕被傳染,二是怕面對殘疾。經過同學們七天的代禱,她的恐懼盡除,得到從來沒有的平安。
尼泊爾是信奉印度教的國家,外國人在當地傳福音是困難的,會影響工作簽證,潘姊妹就舉辦以全人護理、健康教育、醫療的講座,向病人分享耶穌的愛,並為病人的身心靈祈禱。七年間她經歷了不少的神蹟奇事,也有驚嚇,但神的保守使她有驚無險。她曾經也為一些被逼良為娼的婦女禱告,結果有一婦人三天後從印度平安返回尼泊爾的家中。這期間潘姊妹的身體出現了狀況,她回香港做了一個大手術,這一次的經歷讓她見證了神是又真又活的。身體康復後她又回到尼泊爾,完成那裡的工作。之後她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完成兩年健康科學殘疾研究的碩士課程,畢業後去印度繼續帶職事奉。
多地繼續帶職事奉
2003年至2004年,潘姊妹擔任印度的技術顧問,負責預防殘疾和社區康復,在醫院和培訓中心培訓和監測。印度人口多,是全世界痲瘋病人最多的國家,社會秩序相當亂。她剛去的時候,要去多家醫院培訓當地痲瘋病醫務人員,一個人獨自在印度穿州過省,克服不了心中的恐懼;因為語言不通,有一次聽錯報站下錯了飛機,又差點被騙財。但後來她學會了一個人坐火車時把行李上鎖;學會了看時間表……。感謝神,每一次都平安度過,獨自出行也不怕了。她確信:神所預備的路,不可能讓她獨自一人走,一切都有祂的保守看顧。
痲瘋病的後遺症就是身體的殘缺,令患者失去工作能力。在印度火車站附近有很多行乞的痲瘋病人,每天清早7點出來行乞。潘姊妹想,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可以自食其力,通過自身痊癒的經驗幫助那些新病患。於是她開始了一個項目,招募合適的痲瘋病人成為項目的成員,給他們工作,讓他們有做人的尊嚴,他們的生命因此而改變。
2005年至2012年,她在東亞、南亞兩個國家擔任痲瘋病護理負責人,2013年至2015年,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擔任技術及管理能力建設、痲瘋病護理顧問,培訓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
2016年她去了加拿大在溫哥華維真聖經學院進修,之後回到香港,參與香港的尼泊爾教會事工。
重回尼泊爾
2017年她回到尼泊爾,見到當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時當地只有一間教會,現在發展到31間,會眾也由50人增加到500人。她還見到了21年前得到醫治並接受了神的愛的那位痲瘋病患者,她不僅再婚了,而且還添了孫子,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神的愛改變了這個女士,讓她絕望的人生有了盼望。這是跨文化帶職事奉者們多年努力的成果。
2018年,她申請成為澳洲尼泊爾國際團契(INF)成員,得到母會香港播道會「窩福堂」的繼續支持,前往尼泊爾普卡拉綠草院醫院擔任痲瘋病護理顧問。
最近潘姊妹在澳洲的一些教會分享她的見證,也是為尼泊爾的痲瘋病患者籌集資金,希望將來痲瘋病服務在當地國家能納入一般的保健服務之中。
有價值的人生
從1993年至今,廿五年間,潘若明姊妹在印度、尼泊爾、東亞、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等六個國家從事痲瘋病護理及訓練等事工,並透過這些事工去傳遞及見證神的大愛。這些年來她經歷過兩次大的手術,有一次還差點喪命,關心她的朋友們都勸她別再四處奔波了。但是,她說:她熱愛她的病人,特別是看到尼泊爾大地震後有很多的事工需要人,她更願意回去幫助當地人,這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她說:最高最冷的喜馬拉雅山,最低最熱的火山島國她都經歷過了,神與我同在。她享受事奉工作。她說她是一根管子,願意被神使用,神通過她傳遞福音給這些痲瘋病人。她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痲瘋病人。她覺得生命的價值,在於完成神的託付,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聖經》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一章8節)「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使徒行傳》廿二章15節)這是潘姊妹最喜歡的兩節經文。
小資料:
在古代,痲瘋病被稱為「死亡前的死亡」。痲瘋病導致皮膚潰爛和衰弱性神經損傷,患者往往受到非常極端的歧視。現在痲瘋病只是一種普通的疾病,經過特種藥物的治療,一年至兩年就可以康復了,不用隔離,傳染性很低;痲瘋病患者也可以自由參加公開的社會活動。國際基督教痲瘋病機構致力於轉變人們對痲瘋病患者的看法,設立教育基金為痲瘋病患者的後代提供免費教育,還為一些人創造就業機會,為斷肢的人裝配義肢等等,用基督的愛來關懷他們。
「尼泊爾國際團契」International Nepali Fellowship,簡稱INF。澳洲INF的異象是跟隨主的腳步,關心和幫助社會的弱勢群體,並以「彰顯神的愛,恢復人與神、與人、與受造物的關係,活出完全尊貴的生命」為目標。INF在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卡拉(Pokhara)的總部有300名同工,在全尼泊爾執行健康與社區發展等計劃。尼泊爾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但人民卻深受結核病、愛滋病和毒癮所苦,INF帶著醫療團隊去幫助病患,也為營養不良的孩童提供營養品,為缺手斷腿的人裝義肢,當中有許多人是2015年大地震的受害者。INF也提供職業訓練,使人可以具備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