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美腳蹤: 為神成就大事

2018年8月
陳新哲

威廉‧凱瑞(William Carey)在印度帶領了700人信主,並為各語種《聖經》翻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那「要期待神(上帝)成就大事,更要試圖為神成就大事」的名言,激勵了數以千計的宣教士前往世界各地。

鞋匠小學徒
1761年,威廉‧凱瑞出生於英國諾坦普頓郡(Nothamptonshire)的貧苦家庭,兒時在鞋匠店做學徒。17歲那年,他去購物,結果超支了。那時,他手中有一個別人給的假先令,於是起意欺騙,謊稱是師傅給的,這樣私賬就可結清了。他後來回憶:我在回家的路上掙扎。我禱告神,赦免我這次的謊言,以後我不再撒謊。但終於被師傅發覺。我以爲全鎮都曉得我的偷竊行爲,因此儘量躲起來,因爲我實在感覺羞耻。
他以爲立刻要被解雇,保證金要被沒收,受到父母的訓斥,可是師傅破例憐憫他,寬恕了他的罪過。他一生忘不了這年的聖誕節,他一面因著欺詐而戰慄,一面爲著這事使他知道如何需要一位救主而充滿感激。他就謙卑下來,痛悔認罪,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將自己奉獻給主。
得救後不久,他與杜麗絲(Dorothy Plackett)成婚。

決定去印度
1783年,神藉著《聖經》真理讓他明白,得救是本著神的恩典和揀選,但每個人有責任也有能力接受基督的福音。就在這一年,他受洗了,並看到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福音未得之地。1785年,他一邊在教會服事,一邊努力進修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法文和荷蘭文,同時迫切禱告、分享、傳遞宣教負擔和異象。
為了強調差傳的重要性,他撰寫並出版了《諮詢(The Enquiry)》——教會歷史上與馬丁‧路德《九十五條》齊名的歷史文獻;他以十個英文字歸納為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即「要期待神成就大事,更要試圖為神成就大事」。
他決定前往印度宣教,但事情並不順利。1793年4月4日,他離開快要臨産的妻子,登上牛津伯爵號。六週後,妻子分娩,生下兒子。與此同時,船長接到匿名信,說有人未有許可證而乘船私渡印度。威廉‧凱瑞只好再尋別船。

一家人同行
這一波折,給了威廉‧凱瑞回家的機會,而妻子也已同意隨行,這讓他無限喜樂。1793年6月13日,他們搭上丹麥帆船瑪麗亞公主號(Kron Princessa Maria),啟程前往印度。經過五個月的海上顛簸,他們歷經艱險,於當年11月11日抵達印度的加爾各答(Calcutta)。由於沒有許可證,只能偷偷上岸。在這座有20萬人口的城市,他見到的是偶像崇拜,人們生活在黑暗中,不認識創造萬物的真神。
1794年2月6日,他們又搭船前往印度東南沿海的德哈特(Debhatta)。那時,僅餘一餐之糧可以糊口。他用竹子和席子蓋了間房,作爲新宅。他砍伐木材,收集野蜂蜜,把貝殼磨成石灰,以得著迫切需要的現金。出沒在這蠻荒地帶的鰐魚、毒蛇、猛虎等野生動物,成為威廉‧凱瑞一家的食材。
環境異常艱難,一家人的生計都仰賴他,杜麗絲和兒子又忽然染上痢疾。妻子支持不住,精神逐漸失常。3月,他接受了靛青工廠的經理職位,解決養生所需。即使這樣,他仍心懷宣教使命;他說:傳福音是我心中第一喜愛的!每逢主日,便去鄉村傳福音,有時步行,有時騎馬。主日常有五百人,從各鄉村前來聽他講道。

專心譯《聖經》
1797年春季,威廉‧凱瑞將全部新約《聖經》譯成孟加拉文(《雅各書》由John Thomas譯)。數月後,一部新從英國運抵印度的印刷機在加爾各答出售。靛青工廠廠主熱心聖經傳播,獨資購買了這部機器送給威廉——印刷孟加拉文新約《聖經》的工作就此開始。
1800年元旦,威廉‧凱瑞一家遷往雪蘭坡(Serampore)。他效法摩拉維亞差會(Moravian Missionaries)做法,過集體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彼此照顧;又設男女寄宿學校,英國人中的富有者非常高興子女能有這樣一個接受高深教育的地方,在印度的歐洲人也都想把兒女送到這裡來。1818年,他和Joshua Marshman創立雪蘭坡大學,如今已擁有2,500名學生,為知名神學及文理學院。
學校所收的學費和印刷所得的收入使他們自給自足,不必再仰賴英國差傳機構的支持,威廉‧凱瑞的異象也逐漸開闊,立志翻譯印刷所有印度主要方言的《聖經》,而雪蘭坡一直就是翻譯《聖經》的文字工作中心。他與William Ward、Joshua Marshman合作無間,互相配合,被稱為雪蘭坡三傑(The Serampore Trio)。

印刷所火災
1812年3月11日,雪蘭坡印刷所發生火災,燃燒三天。許多方言的鉛字,包括新鑄成的Tamil文和中文也被燒去。印度各地的弟兄姊妹起來支援雪蘭坡,捐款、印刷器材紛紛送達。英國的差傳機構也被這場火災喚醒。教會不分宗派,支持雪蘭坡的差傳事工和文字工作。幾個月後,印刷恢復;到了年底,重鑄中文鉛字。
火災後,雪蘭坡的同工一起數算神的恩典:12年間,從一個11人的孟加拉語聚會,擴展到11個會所,平均每處30餘人;印度本地傳道人20位;加爾各答成立的聚會,在火災發生前一年,人數增加到百餘人,而且傳福音的心志剛強;在雪蘭坡的學校裡,共有350名學生;外地還有差傳事工多項。這些,都是大火燒不掉的!
1813年4月,中文字模全部鑄成。其他各種東方文字的鉛字,凡在火災中焚毀的,盡都鑄全。各種方言的《聖經》印刷量,均已超過火災前。經過16年令人難以置信的努力,他們完成了第一本中文《聖經》的翻譯任務。1823年5月,在英國聖經公會年會中,Joshua Marshman的兒子將第一部完整的中文《聖經》獻上。
1834年6月9日,威廉‧凱瑞安息主懷,時年73歲。人們遵照他的遺囑,墓碑上除了刻有名字和生卒年,還加刻一句:我是一個愚拙的、可憐的、無告的小蟲,躺在主的慈愛的膀臂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