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

2018年7月
李智峰牧師

我是一位牧師,我的教會中有很多長者。我也帶領教會的長者團契有十多年的時間,常有機會與年老的長者談心,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長者都害怕子女將他們送入護老院。因此建議作兒女的,若實在需要讓父母住護老院,務必深思熟慮,周詳安排,避免造成老人的心靈創傷。

感覺被遺棄
有一位精神甚佳,也仍然有自理能力的長者,因有一間環境不錯的護老院突然有空位,子女立即將她送進去。這位長者住進護老院後,心情低落,變得很憂鬱,時常打電話與我談心事。我去探望她,給她輔導,發覺她憂鬱的原因有二:一是感覺子女不要她了,有被子女遺棄的感覺;二是她原本很活躍,每星期天都例必到教會參加崇拜,與自己相熟的朋友見面,而現在住的護老院離教會較遠,她就去不了了。與自己熟悉的社群分離,失去了自己喜愛的社交生活,使她備感失落徬徨。

不重孝道的世代
今天很多作子女的,為了自己輕省,往往將照顧年老父母的責任急急地卸給政府。所以有人說,現代人越來越不重視孝道了。2000年6月,台灣做了一個調查,題目是:「你願不願意照顧年長的父母呢?」結果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表示不想照顧他們年老的父母。中華民族是崇尚孝道的民族,這個民族尚且如此,西方社會就更不用說了。這一點,是值得人們反省的。《聖經》在兩千年前已經指出:「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提摩太後書》三章1-3節)。

行孝的子女
當然現代也有很多行孝的子女。聽過一對夫婦至為感人的故事。因他們倆都要上班,不得已將年老的母親送入護老院,雖然母親不情願。兒子為母親找到了一間最漂亮的護老院,與太太一同送母親入院,一直陪著母親到晚上才離去。在回家途中,兒子想起他六歲時,因母親有事要回鄉,不方便帶他同行,於是要讓他在朋友家寄住幾天。母親臨走時,他驚恐地抱著母親的腿不放,傷心大哭:「媽媽不要丟下我!媽媽不要走!」最後母親沒有丟下他。他記起母親過去很多的恩情,現在怎能丟下母親?想到這裡,就立刻飛奔回護老院,推開母親臥房的門時,見到母親正撫摸著風濕痛的雙腿,低聲哭泣。兒子看見這情況,終於忍不住,滿眼的淚水湧了出來,飲泣著說:「母親,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了解父母的需要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說,送父母入護老院就是不孝順,而是希望我們能多了解,多明白年老父母的感受,及他們真正的需要。
其實父母親最需要的,不是你給他們錢用,也不是安排一處理想的地方給他們住,而是你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照顧他們的心靈與精神的需要。父母親都是期望兒女能常常陪他們吃飯、談心,一起說說笑,告訴他們你的生活、工作情況。我認識一位弟兄,他因工作繁忙,母親又身體不適,不能照顧自己日常的生活。他為母親選擇了一間靠近自己居所的護老院,每晚工作完畢後,就去看看母親,與她談心,有空閒時又帶她出外逛街、飲茶。因此,他的母親從沒有為入住護老院而埋怨。
所以,當我們要將年老父母送入護老院前,一定要小心部署及計劃。最好之前先安排他們到護老院暫住,讓他們對護老院有一些認識及了解。在澳洲,一般護老院都有短暫居住的服務。為父母選擇護老院時,環境漂亮,房間夠大,並非最重要的考量。應該先了解父母的需要,最好能靠近他們平日活動的社交群體或教會,因教會或社交群體的成員可以時常去探望他們,也可以帶他們參加各樣的活動,這樣,可以令他們較容易適應護老院的生活。

不能等待的事情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罪人受死時,也不忘孝道,給我們留下了榜樣,他吩咐門徒約翰照顧他的母親馬利亞。意大利《機會》雜誌的記者曾採訪世界首富比爾蓋兹,問了他一個問題:「什麼事情是最不能等待的?」比爾蓋茲回答:「莫過於孝敬父母!」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朋友,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時,才想起要孝敬父母,那時就沒有機會了。
創天造地,創造我們的上帝在《聖經》中也提醒我們:「『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六章2節)孝敬父母是神所喜悅的,祂並且應許會因此賜福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