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林麒傑
崔姨說:童年時祖母和母親在耳邊唱的兒歌,不管是睡前的催眠曲或是平時的童謠,都充滿教育意義。這些歌音色簡單,歌詞押韻,很容易琅琅上口。有些本來已遺忘了,在帶孫子時又浮現,大派用場。
阿基在香港離島長大,父母以曬蠔、鹹魚海味維生。他自小聽過很多漁歌,可謂香港色彩的一種民謠。打魚生活甚是挑戰,所以歌曲多流露艱辛、怨憤或自信;有些漁歌晚唱中有痴情戀愛故事;亦有對上蒼感恩的心聲。在乘風破浪爭取漁獲時,配上歌聲打氣,倍感快慰。
張太回憶日本侵華時遇空襲警報躲在防空洞避難,那潮濕且昏暗岩洞裡,鄰居趙師奶總會唱些娓娓動聽的聖詩短歌,並解釋歌詞內容,給大家帶來安慰和盼望。張太說這些短歌陪她走過大半世,每當愁雲滿佈時,內心便湧現短歌,又哼又唱便把陰霾驅散。
鄭夫子年輕時熱衷唱歌,妻子是他以情歌打動芳心的。他很欣賞別人演唱——喝采、鼓掌。他說唱好一首歌要付出很多練習,不是單靠天分就輕而易舉,因此給人鼓勵讚美是對藝術的尊重和禮貌。
周勇逝去的妻子有一把好嗓音,很會唱歌,可媲美舞台歌星,但她從不肯站出來公開唱,生怕唱走音。她嗜好在洗澡時盡情開懷去唱。做丈夫的覺得埋沒天賦,不過她辯護說:水聲伴奏有安全感。
王姑娘也怕在廣庭大眾前唱歌,會怯場緊張到亂拍子,接觸別人眼神時又會失去自信。不過她往醫院作義工探病時,總是有股不尋常的力量幫助自己,用暢順的簡短聖詩,令病榻上的病人越聽越開懷。有時詩歌引出病人熱淚,緊握她手,她便勇敢地講解歌詞信息。
憑歌寄意,相信喜歡聽歌或唱歌者都贊同。徐老總記得上次留醫時,妻子的教友送來一些現代聖詩,他細聽及看字幕有所感觸,漸漸被吸引,感覺到彰顯出上帝的真情愛意。港產金曲他幾乎都耳熟能詳,不過發覺似乎多是無病呻吟觸不到心。那些歌星很用情感去唱,無奈一有八卦新聞傳出,則覺得一切變得虛偽。
任職室內設計的高嶺有時會參加演唱會,同時欣賞場地的裝潢和音響設備、變幻無窮的燈光。他覺得這些值回票價。兩年前他在復活節音樂佈道會上,被詩班男女獨唱以及伴奏的小提琴、竪琴和鋼琴吸引。最震撼的是三千會眾齊起立唱《祢真偉大》,他形容為歌聲繞樑三日,且幾星期都縈迴蕩漾在他心中。結果改變了他的人生觀,決定信主。
長老說:許多流行歌曲家喻戶曉,是因為其中有振奮人心的勵志歌,有諸多磨鍊的戀愛情歌,更有歡樂情景的輕鬆節拍歌。至於為何聖詩不論新舊,都會令人有奇妙的感覺而被懾服,這是因為歌的信息真實誠懇,韻律親切動人;加上聖靈的光照,讓人感覺到上帝無嫌棄的大愛,就很容易被恩感,打開心門接受;兼且每當謳歌之際,倍覺天籟盎然,邊口唱邊心和去感恩,叫人更添平安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