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
賴顯光
天上屬靈投資
王弟兄是「寶劍社」創社委員之一,對「寶劍社」的異象與使命極之投入。他雖經常遠行,但總把社裡的午餐例會、委員會、講座和籌款晚會等活動,放在行程的優先次序,從不缺席。眾望所歸,王弟兄後來當選為社長。當時筆者是社裡多年的義務執行幹事,和王弟兄一同事奉和配搭的機會就多了。
王弟兄不單外表穩重,更有忠厚的性格和靈性的內涵,受人尊重。早於50年代末,他已開始在香港的生意和事奉。他是工程師兼老闆,較為人熟悉的,是他的升降機工程、在九龍城區的快餐店和學生閱覽室等。學生閱覽室後來演變為出版社,更有批發和門市書室——「基道文字事工」。
王弟兄在基督徒聚會處的傳統背景下成長,但樂於參與各項事工,如「中國神學研究院」首屆香港區及澳洲區董事、「基督教華僑佈道會」香港分會、「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開荒期的常務委員,出席各國「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等。
以上的人際網絡,令他對國際時事有獨特的洞察力,對海內外,特別是中港台的教會及機構動向瞭如指掌。70年代末,他已開始關注大陸福音工作;80年代又開始澳洲的生意和事奉。他消息靈通,有時作鳥瞰分析,大義凜然的評論,頗有屬靈大哥的氣派!
筆者最欣賞的,是王弟兄能把地上屬世的多元化生意,轉化為天上屬靈的永恒投資,所以他生平一邊做著生意,一邊出錢出力做好聖工!1985年,筆者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唸神學,受惠於「別是巴神學生書券計劃」——以書券資助神學生購買昂貴的參考書。這計劃就是王弟兄努力推動和籌募的成果。
在悉尼同侍奉
1986年底,筆者和內子從香港移居澳洲悉尼北部,繼續攻讀神學,作非洲跨文化宣教的預備。抵澳後,第一位要拜訪的,就是比我們早在悉尼南部定居,開辦澳洲「基道書樓」的王弟兄。那天,王弟兄從景士高(Kings grove)火車站,把我們接到他的寓所暢談,並介紹當時在澳洲悉尼只有14家華人教會。
往後幾次見面,他慨歎悉尼中文屬靈書籍市場的荒涼,除了貼錢外,他也低估了營運書樓所花的時間,而難於抽空和家人共聚天倫。有一次,筆者到他的書樓購書,目睹他滿頭大汗,把獵裝衣襟打開,親自將一箱箱由香港寄來的屬靈書籍,從門口搬到倉庫的情景。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一拐一拐地搬著,好似朱自清所描寫的《背影》。由於筆者以前也在出版界工作,被這背影觸動了,於是萌生在悉尼教會推動流動書攤的想法。
王弟兄看到筆者數月來擺書攤的成果,又從不拖欠書錢,大大給予讚賞和鼓勵,並口頭邀請筆者擔任其書樓顧問。後來,在悉尼「華人聯合宣道委員會」及「雪梨華人基督教會聯會」,我們有更多機會一同事奉。此外,他曾被選為「華宣會」委員,我也被選為書記,在悉尼攜手舉辦過不少公開聯合佈道、培靈和差傳聚會、專題講座或營會。
那時,澳洲華人移民人數增至數十萬,更有數萬名中國留學生。筆者把握福音契機,於1989年與志同道合的親友,在悉尼北部註冊創辦「國際使者協會」——非牟利福音機構,附設「國際使者福音閱覽室」、「國際使者文教學校」、「電話講故事」和「草原文社」等事工。這些嶄新事工的出現,曾讓王先生極度「關注」。經過多次溝通,王先生終於明白這些事工、活動和資源,是支援教會,藉以向悉尼的新移民傳揚福音,無意與他的書樓分庭抗禮,因此冰釋前嫌!
打完美好的仗
1997年底,筆者赴非洲宣教終於成行,臨別匆匆,他是我們後方忠心的代禱勇士!
2000年,「澳洲華人教牧神學院」成立,王先生是創校董事,負責財務;雖曾中風,痊愈後亦盡忠職守,繼續支持文字事工和神學教育!
筆者現已從宣教工場退下回港,驚聞王先生在悉尼被主接返天家,心中頗感惋惜。然而,他已卸下世上一切勞苦重擔,在主裡得享永恒的安息!
王先生是第五代基督徒,幼承庭訓,重生得救後對主堅貞,有家庭後對子女教育尤為重視,在澳洲撫養子女成才。高興的是,看到他的長子放棄建築專業成為牧師,曾多次應邀筆者到他牧養的教會講道;他的幼女嫁給筆者曾牧養的教會的一位會友,也放棄了驗光師的專業,在筆者的母校受訓,與夫婿雙雙成為宣教士。
王先生的一生,誠如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所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四章7-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