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嬰兒潮天使團

2016年10月
文/林麒傑
圖/嘉慶

最近城中熱門話題「戰後出生嬰兒潮」,這批人現已陸續退休,政府需面對龐大福利支出。長老多年前就鼓勵大家參與「嬰兒潮天使團」,勸勉大家退休後獻出才幹,回饋社會,讓更多長者得益。李醫師倍感有理,率先發起中醫義診,望聞問切、開藥方,以盡點微力。

我們經歷戰爭蹂躪、飽受物資缺乏的一代,對物件珍惜愛護,非到不得已才扔掉。老黃精通電器原理,響應「天使團」使命,免費為大家修理電器,「電器大王」的殊榮不逕而走。

鄭夫子大專時主修英國文學,講得一口流利英語。退休後結識的一批基督徒雖白髮蒼蒼,仍有衝勁去造福身邊的人。鄭夫子有感於此,挺身而出作義務翻譯,定期為有需要的長者看英文書信,不但沒荒廢所學,還覺得生活有方向、有價值。

戰後社會漸安定且工商業興起發達,不少嬰兒潮女性走出家門成為就業的一群。鍾太也入行做時裝,開店一做就幾十年。退休後,兒孫各自成家立室,自己呆坐家中無所事事;朋友力邀她加入「天使團」義工行列,其裁剪功夫再大派用場,人家稱她為「天衣無縫的裁縫」。她歎息現時女性不懂縫紉,連衣車都沒碰過。

南方人(特別是廣東)很重視帶有保健性質的湯水佐饍。不過煲湯的確有講究,又要配合時令季節,不是千篇一律的煲法。有「湯后」之美譽的崔姨解釋說:「冬天宜煲長時間的老火湯;夏天宜三滾清湯。有用藥材補身,有用果蔬清火。」她自創了幾十款食療靚湯在「天使團」分享烹調法;有時還攜湯到老人院和醫院派發,分甘同味。

玉蘭師母說:自50年代後,大部分婦女有機會受教育及受聘工作,這間接地使她們避開封建社會的婆媳關係。這批人現都晉升為婆婆,但仍不免介入婆媳糾紛。時下好些新一代目無尊長,真教長輩沒趣。玉蘭師母常用《聖經‧箴言》去輔導受困擾的長者。她深明只有愛才有快樂家庭,必須重建「家有一老,猶如一寶」的觀念。

時常探訪老人的王姑娘很得人心,被譽為「上帝差來的天使」,老人都願意向她打開內心世界傾訴苦情。王姑娘耐心關切聆聽後,總能開解別人心中結。她說安慰人是靠隨身帶備的天書——《聖經‧詩篇》。有時她還複印一些經節分派給人,有如「金津玉液」,成為各人隨時的幫助。

不講不知,很多長者活在凌辱、虐待、家暴和遺棄中。礙於家醜不可外揚,他們往往逆來順受,忍氣吞聲。鄧教師累積了多年在法學院授課及曾任國內法官的經驗,響應長老的要求在「天使團」幫助受害者。他深信法律無國界兼大同小異,信主後更發覺很多法例出自《聖經‧申命記》,並且所有作案動機都離不開人的罪性。他說:「多個信徒,少個歹徒!」

專業看護娜姊知道病人有醫生、護士、社工的悉心照顧,而家人就無人關懷;若至親陷於迷茫、憂心、苦困中,會對病人有一定影響。娜姊退休後加入「天使團」,全副精神投放於癌症輔導,令絕望者有一線曙光。她的愛心行動成為眾人的口碑,而且樂意轉介個案給她。看來「天使團」的陣容在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