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2016年6月

(科學與信仰) 人擇宇宙原理
僕人女皇和她侍奉的王


(科學與信仰) 人擇宇宙原理

文/黃小石

「耶和華阿,人算什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詩篇》一四四篇3節

◎自然界並不自然

「自然」的意思,就是「它是什麼就是什麼」,而非任何人「使之然」,但一個允許生命存在的自然界,其實卻很不自然。

人體好像極複雜的生化工廠,其中所有小零件都得運作得恰恰好,不然生命就不可能存續。我們知道,每一零件(比如血紅素)都在自然律控制下運作,而這些自然律(好比分子間的電磁效應)不但是極精確的定律,且其中的一些自然常數又剛好適合維續生命!

比方說物質,它的成分是原子,原子的成分是電子、質子、中子……以電子為例,宇宙中所有電子(約1,080個)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只要把任何兩個電子放在一起,就無法分辦哪個是哪個,這也決定了電子統計力學與熱力學的特質。

生命存在,與這些電子關係密切。現在已知:每個電子必須帶1.602×10-19庫倫靜電,不然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因原子間的化學作用與電子電量有關。若電子所帶電量是另一不同值,一切化學作用,當然包括含碳的分子結構(有機化學)就立刻改觀,於是「有機分子」就不能產生,生命現象也就不能存在。

這類自然常數──電子的電價、質量、「重力常數」大小、光速大小等,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但若不是與我們所測量到的數值相近,生命便不可能存於宇宙!如此看來,宇宙中的自然律及一切自然常數,都像是為生命在其間存在而「設定」;從這一觀察而得出的原理,就是所謂的「人擇原理」,又稱「人擇宇宙原理」。

◎自然律適合生存

「人擇原理」從1973年卡特開始提出,至今不到40年。當然,我們也可以瀟灑地說:若自然律不是剛好這樣,我們也不可能評論這定理;生命已存在,自然定理必當如此,這有什麼好多說的呢?

也有人認為:不是自然為適應生命存在而如此,而是生命因為宇宙自然律而演化成適應自然律要求的樣子。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生命存在與物質存在分不開:若宇宙中沒有原子、分子,當然就沒有星球,任何生命體也都不可能存在,更不用談什麼演化了。事實上,宇宙中的物質組成剛好與自然律相仿。

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是「原子」;一個原子有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和中子(不帶電);原子很小,以一億分之一公分來計量;原子外圈有電子圍繞,中間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質子數目與外圈電子一樣;原子核小得難以想像,比原子又小10萬倍!問題出來了:既然帶正電的質子都擠在原子核,而正電與正電相互排斥,它們如何能擠在一起不分散?

電的交互作用與重力定理相似,即所謂的「平方反比定理」:當這些質子愈靠近,其間排斥力愈大;若其間距縮小10倍,則排斥力就增加100倍!是什麼力量拉住了擠在原子核那小小空間中的質子?

原來,當質子與質子靠近時產生了新的力量,它源於稱為「湯川勢」的位能:原子核中的「強交互作用」,足以把質子與中子吸在一起,抵銷電的排斥力、形成原子核。這種吸引力顯然是個很強的力量,只在極短的距離中才生效。

◎自然特為人而設

奇妙的是,這「強交互作用」若再強2%,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目就會愈多、愈好,而氫原子就不再穩定,故最小的原子起碼有兩個以上質子,這就是氦元素。若沒有氫,當然就沒有水(水H2O就是二氫化氧);沒有水,就不可能有人(連生命也不太可能)。反過來說,若「強交互作用」減弱5%,就不能把兩個以上質子吸在一起,那麼氫原子就成了宇宙中惟一穩定的原子,沒有碳也沒有氧,自然不用談生命存在了。可見,其中相關的自然常數所能變化的幅度很小。

這類例子非常多,幾乎所有自然常數和自然律,都像是特為我們的存在而設。水在結冰時會膨脹,因而密度降低,可浮在冰水之上,這現象與生命存在大有關係。水在攝氏四度時密度最高,再冷就會一反冷縮熱脹常態而體積膨脹,其原因即涉及基本自然律和自然常數的「巧合」。

不知道是否因為「人擇原理」現象,愛因斯坦才說:「我很想知道當上帝創造世界(指自然律)時,祂到底有沒有其他的選擇。」意思是說,若上帝創造的自然律不是我們所知的樣子,生命就不能存在了。

科學家以為神在其研究範圍之外,所以不考慮衪是任何自然現象的原因,這是一種信心立場,與「科學」定義有關,但真理就是真理,與人任意採取的信心立場無關。若說「人擇原理」是神創造的定規,雖然並不解釋任何科學定理,但可以解釋這些定理存在的原因,它可以簡單得不用多想:人已存在,自然律必然已經配合;也可以奇異到:宇宙存在是因為人存在;更可以深奧得難以想像:神創造宇宙與人,讓人認識祂的榮耀。

Back to Top


僕人女皇和她侍奉的王

文/比斯

很多人都知道英女皇是個基督徒。不只是因為法律要求英國君王必須為英國聖公會信徒並擔任其最高領袖,而是真真正正地跟隨並事奉她的主──耶穌基督。為紀念英女皇90歲壽辰,女皇及白金漢宮特別授權三大英國基督教機構──聖經公會(Bible Society)、希望協會(HOPE)及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LICC),出版了一本書,名為《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sheserves(僕人女皇和她侍奉的王)》,透露了許多女皇鮮為人知的故事──她和基督之間的故事。

1939年,伊莉莎伯還只是個小公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箭在弦。當時身為一國之君的喬治六世自然憂心忡忡、煩惱不安。一天晚上,她把一首出自詩人哈斯金(Minnie Louise Haskins),名為《新年之門(The Gate of The Year)》的詩交給她的國王父親,詩的內容為:

「我對那站在新年之門前的人說:『借我一點光,好讓我平安踏上未知。』

「他回答說:『去吧!走進黑暗,並將你的手放在上帝的手裡,那比光更好、比已知的路更平安。』」

那年她才13歲,卻已經清楚知道上帝就是光,就是生命的導航,是路上的依靠;唯有憑信心放手交付給上帝,祂的供應比一切已知的更美好。

英女皇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其實她在國家行政立法之上並無實權;她有的只是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她不能直接干涉政治,但比權力更重要的,其實是她的影響力。她作為全世界最著名最多人認識的女性,她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句說話,都會對歷史構成影響。自她登基以來,她一直都毫不保留地向全世界宣告她跟隨基督的心志。每年的聖誕廣播就是一大例證。去年的廣播,她談到耶穌和整個基督信仰的中心思想:

「儘管耶穌被流離失所,在祂短暫的一生中遭受迫害,但基督所傳達的不變的信仰,並非報復或暴力;簡單地說,我們要彼此相愛……雖然要跟隨這件事並不容易,但我們不應氣餒。

相反地,它激勵我們更努力嘗試。永遠對那些為你的生命帶來愛與快樂的人們心存感激,並找出可以分享這份愛的方式,無論何時、無論在哪,都盡我們一己之力。」愛人如己,就是耶穌要世人去學習、去宣揚的美善。

她貴為一國之君,有無盡的華衣美服、金銀財寶,但她卻以勤勞聞名於世。有多少人可以90高齡而不退休享福,反而每星期工作40小時以上,花精神批閱文件、關心國情、出席慈善外交等活動?她身體力行,活出了她21歲時向上帝、向人民許下的諾言:

「我在大家面前宣佈,我的整個生命,無論長短,都用來專門為您服務。」

她服務的,是皇中之王──耶穌基督。

Back to Top


2016年6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生命的旋律藍山集健康寶庫世界遊蹤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鹽光之窗教會消息